近日,記者在北京某高校新生報名現場看到“奇怪”的一幕。同學們在排隊等待的時候,現場靜悄悄,記者走近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盯著手機屏幕,有的發短信,有的瀏覽網頁,有的玩游戲,還有的干脆玩起微博自拍。那么,在大學生群體中究竟有多少人成為了忠誠的“手機控”呢?記者為此展開了深入的調查。
調查一、超過8成大學生成為“手機控”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手機上網已經成為了當今最時尚話題。而作為追逐新鮮事物的大學生群體自然不甘落后,因此在大學校園內就出現了“萬人低頭玩手機”的現象。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有超過8成的大學生離開手機后會產生焦慮感;7成的大學生會有事沒事地摸出手機看看。北京外國語學院的一名大二女生告訴記者:“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如果發生手機沒電的情況就會感到嚴重的焦慮,甚至在上課期間都會偷偷回到宿舍給手機充電。”由此可見,在信息化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學校園群體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查二、86%的校園手機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產品
那么,成為“手機控”的大學群體又究竟使用了手機的哪些功能呢?據調查顯示,僅有7%的同學“把手機只當成一種通訊工具”,有86%的同學“用手機來上網查資料,下載歌曲”,還有部分同學把手機當成記事本、鬧鐘、相機來用。對于此種現象,有業內專家分析,大學生群體之所以會對手機的移動互聯網功能如此感興趣,主要源于手機具備了多媒體應用、個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無線數據通信的瀏覽器和電子郵件功能,下載資料、查詢信息易如反掌。相對電腦來說,手機用起來更便捷,攜帶也方便。而作為對外界新鮮事物有比其他年齡段群體更強獲取需求的大學生群體自然就成為了手機的忠實用戶。然而,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大學生在以“個體”形式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獲取信息的同時,群體溝通能力則自然減弱。因此,如何能通過手機移動互聯網提高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群體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則成為了包括各運營商在內的社會各界所急需關注的問題。
調查三、如何普及適用于校園群體的移動互聯功能
據了解,目前各大運營商均加大了針對校園群體的移動互聯產品研發力度。其中,作為校園用戶群體覆蓋率達90%以上的中國移動通過對其四大產品業務線(飛信、139郵箱、移動MM、移動微博)的功能優勢與校園群體使用需求相結合,推出了多款適用于校園群體的移動互聯功能。這其中,不僅有可以隨時記錄校園生活的移動微博;適用于同學群體之間溝通的飛信拇指群;隨時免費接收郵件的139郵箱還有為課外娛樂生活提供各種益智游戲下載的移動MM。然而,如何普及這些適用于校園群體的移動互聯功能,使這些功能能夠真正滿足大學生的使用需求,又成為了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各大運營商一個需要待解的問題。
近日,有中國移動內部人士透露,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的四大產品業務線將有可能攜手動感地帶走進校園,通過產品功能體驗的形式,使大學生群體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這些有助于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功能。那么,這次體驗活動能否有助于在大學生中普及適用于校園群體的移動互聯功能呢?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此類體驗形式的活動如果真的能在校園群體“落地開花”,會對提高大學生群體正確使用手機移動互聯功能產生具有深遠的意義。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