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下午,三里屯蘋果店暫停營業,門外站滿了不愿離去的市民。當天,由于擔心安全問題,三里屯蘋果店暫停iPhone4的銷售。本報記者 孫純霞 攝
從徹夜排隊、一機難求,到剪卡大戰、水貨橫生,再到機卡分離、天價流量,這一年,圍繞iPhone產生的話題不絕于耳。每一次,都讓外界對這款3G時代的明星產品感慨良多。
去年,中國聯通引進iPhone 3GS,第一次將正版的iPhone產品帶入了國內。沒有按鍵、沒有翻蓋,在“改變一切”的概念刺激下,無論蘋果迷還是跟風者,第一次大范圍感受了智能手機的魅力,也為日后的一發不可收埋下了足夠的伏筆。
今年9月,蘋果的合作伙伴中國聯通,啟動了前所未有的品牌傳播力度,為iPhone 4上市前后做鋪墊。預約訂購、千人排隊,在銷售方的助推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追逐iPhone 4的大軍。
拿聯通版iPhone 4來說,盡管一再斷貨,上市三個月來,iPhone 4的銷量已經接近60萬部,而且還有10萬已經預約的用戶仍在排號等待。不管是饑餓營銷還是市場瘋狂,在通信行業向數據業務轉型的背景下,一款明星終端對市場的震撼,也給行業帶來求變的動力。
購買iPhone 4的消費者,絕大多數是高端人群和時尚人群,也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一位運營商高層感慨,每次坐飛機,頭等艙的乘客拿iPhone 4的比例非常高。
在地鐵、機場,時不時就能看到有人正在用iPhone上網、打游戲、看書。在微博上,好多名人發的微博都顯示“來自iPhone客戶端”。客觀地說,iPhone就是一個明星,尤其在3G時代,它讓用戶感受到原來手機也是可以這么玩的。
眼下年關將至,iPhone系列正是商家抽獎、單位年會、樓盤銷售的最好禮品。
似乎是在不經意的狀態下,購買蘋果的產品,總是伴隨著“搶購”的身影。在充分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很難想象居然還有一件產品是拿錢都買不來的,iPhone就是。
■ 產業影響
市場模式被重新定義
記者多次走訪中關村、百腦匯,iPhone引發的效應在這里體現得更加明顯。
在中關村,數千家商鋪幾乎每家都有iPhone及其衍生產品銷售,大到“水貨”機,小到外殼、貼膜、破解、應用下載,一應俱全。在淘寶上輸入“iPhone外殼”,就有17萬個搜索結果。中國聯通甚至為了打擊“機卡分離”的黃牛,還專門出臺了新版的iPhone用戶協議。
在終端銷售市場背后,是多產業鏈的支撐。由于產品供不應求,有專門的買家從香港拿貨,并雇用數量龐大的“水客”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將iPhone 4運到深圳,再集中發貨到全國各地,加價銷售。
蘋果公司就像一個橫空出世的劍客,一劍刺中了傳統手機巨頭的胸口。實際上,iPhone帶來的,遠不止圍繞iPhone活躍起來的相關產業鏈,而是對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啟迪。
蘋果的App Store(應用商店)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大規模的效仿。在國內,三大運營商均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并采用和開發者分成的模式,極力豐富各種應用,以此吸引3G用戶。
除了模式上的效仿,各廠家對于“觸摸屏”的鐘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無論三星、LG等巨頭,還是華為、中興、愛國者等國內領先企業,都著力打造觸摸屏的新品。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的3G用戶已經超過4000萬戶。iPhone就像是興奮劑,給我們未來的3G生活帶來想象。
造就“地下產業鏈條”
iPhone 4在大陸火爆的局面背后,是代購、水客、批發等一系列的產業鏈條。
不久以前,海關曾發布一個數據:每天在深圳、拱北各口岸往返帶貨的職業“水客”在8000人以上,每天攜帶數量不等的物品頻繁進出境,最多的一天可達50次以上。這種“螞蟻搬家”式的攜帶中,以iPhone 4等電子產品為主。由于海關“關于進境旅客所攜行李物品驗放標準有關事宜”中規定,攜帶總值在5000元以內的免稅,而iPhone 4正好在免稅之列。
據業內人士介紹,香港的iPhone 4貨源相對充足,每張訂單限購兩臺。于是“地下產業鏈條”就此產生。先是有專門的代購人員負責購買,再通過龐大的“水客”分批賣給深圳的供應商,然后再發貨到中關村,最后才集中出現在柜臺上。
蘋果公布的公開售價顯示,在香港銷售的16G版本iPhone 4價格為4353元。而在通過層層渠道最后賣到大陸的消費者手中時,價格已經到5700元左右,溢價幅度達30%以上。也就是說,代購、水客、批發、柜臺這四個環節,在北京每銷售一臺iPhone 4能分享1350元左右的利潤。
■ 用戶案例
機不離手
“才用了半年多,真的是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李飛是一家國企的物流公司經理,他之前用過三款手機,都是諾基亞的,從10年前的諾基亞3310開始,他覺得手機就是打電話發短信的,甚至都沒怎么拿手機上過網。今年上半年,李飛第一次擁有了iPhone。
他特別喜歡iPhone的觸摸屏,翻頁的時候非常舒服,所有操作學一次就會。他現在每周都上好幾次威鋒論壇,收藏點圖片、鈴聲,看看“果粉們”都有什么新玩法。
“我現在是雙槍族,一個iPhone,一個諾基亞。因為玩的多,iPhone基本上每天都得充電。”李飛說,他現在每天一醒來先要用iPhone看一眼新聞,上班路上坐地鐵一般都看書。除了十幾款游戲,他還裝了微博、淘寶、炒股軟件、旅游地圖什么的,“有一次突然迷路了,想起來iPhone里有指南針,沒走冤枉路”。
李飛說,iPhone就像一個萬事通,所有你需要的東西都能找到。
[NextPage] ■ 鏈接
從桌面到移動互聯網
由于摩爾定律的“加速”原則,回首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歷史,引發人們生活發生大變動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IT業。而開啟這場革命序幕的,就是IBM公司推出的PC機系列。
1981年8月,為了應對其他小型/個人電腦公司如DEC、蘋果的競爭,IBM推出了其自有品牌的PC機。
由于這一機器使用開放戰略,IBM同時發布了機器的硬件規格手冊,其他廠商在反編譯機器的軟件系統后,很快就推出了IBM PC兼容機。
到1985年,Compaq公司的PC銷量超過了IBM。于是,一家公司控制一個產品的時代就此結束。此后,戴爾、惠普和中國的聯想先后致力于快速推進PC產品線的更迭,將電腦由大型公司和軍隊中神秘高貴的核心成員,變為普通家庭客廳、書房中必備的電器。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智庫統計的數字,在2010年北美地區幾乎人手1臺電腦,西歐每100人擁有近70臺電腦。但據預測,2010年在亞洲或澳大利亞只有不到20%的人會擁有電腦。這種地區之間的差距將隨著中國明年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投入而縮小,中國這方面的投入將增加13.3%,達到802億美元。
個人電腦的出現和普及直接引發了后來的互聯網革命,上世紀60年代即出現的互聯網雛形,在電腦全速普及、各種規范先后建立之后,迅速成為下一波改變全球的力量。
現在,在iPhone引爆3G時代的智能手機風潮之后,個人通信與個人電腦這兩項改變人們生活的產品終于結合在一起。如同PC普及后帶來的互聯網風潮一樣,移動互聯網撲面而來。
iPhone 4一機難求
近期以來,中國消費者發現,在國內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到一部iPhone 4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很多人在網上哀嘆“愛瘋(iPhone)難求”。
蘋果iPhone 4自9月25日正式內地開賣之后,存貨“充裕期”不過兩到三天,即進入缺貨狀態。在10月1日到7日期間,蘋果公司在北京與上海的四家直營店對iPhone 4更是一度以“停售”面客。
10月8日,蘋果公司終于在中國官網公布“iPhone4購買須知”:每位顧客每天限購一臺iPhone4,且須在線預訂才能到App Store零售店購買;來購買預訂的iPhone時須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或護照以證明預訂人姓名和購買人姓名相符。
除了出臺“限購令”以外,蘋果公司還要求員工對每臺機器當場拆封條并由工作人員現場激活。
但這些條款未能緩解iPhone 4一機難求的局面。
據“有經驗”的人說,蘋果官網在周二開放網上預訂的幾率比較大,一般每次只會開放兩個小時。在這種情況下,普通消費者還未來得及發現,預訂額就已經滿了。相比之下,黃牛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可以雇人每天24小時守著蘋果官網,不停地刷屏,第一時間“秒殺”機器。
聯通的供貨情況也不樂觀,客戶只能先預約再等通知。目前,下一批何時到貨仍不好說。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李剛說,iPhone 4供不應求在全球是普遍現象,在全世界都需要提前三個星期預約。
據了解,聯通iPhone 4的預約用戶有60多萬,已經有40萬左右的用戶拿到手機,現在每天在網上新增預登記的用戶大約有8000到1萬。
蘋果與谷歌改變手機市場格局
iPhone與Android高速擴張,諾基亞、黑莓加速下滑
2010年,蘋果的iPhone(iOS)和谷歌的Android成為最大的明星,它們迅猛擴張,不斷擴大其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之際,占據了先機。
蘋果與谷歌,兩個敏銳的“門外漢”
iPhone是蘋果公司的第一部手機產品。也許只有這樣從前跟整個手機行業全無瓜葛的公司,才能摒棄此前所有手機產品的特點——不論是優點還是積弊——另起爐灶,領導一場革命或創造一個笑話。目前看來,喬布斯的寶押對了,因為iPhone趕上了3G普及、移動互聯網大爆發。而由iPhone引發的大屏幕、多點觸摸、應用程序商店等風潮,也開始成為一股向傳統“九宮格”手機發動革命的力量。
對iPhone引發的移動互聯網革命最敏感的公司同樣不是傳統手機公司,而是互聯網巨頭Google。iPhone于2007年1月發布、6月上市,同年11月,Google的開源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就亮相于業界,從此揭開了業界兩大巨頭由蜜月到怨偶的三年歷程。
Google Android操作系統的界面看上去與iPhone非常相似,其觸控操作習慣也如出一轍。據國外科技媒體爆料,原生的Android系統也支持多點觸摸操作,而這一操作被視為iPhone觸摸屏的一大賣點。喬布斯因此與Google交涉,封殺了Android中的該功能。但在Google于2010年推出的新版Android中,該功能正式亮相。蘋果因此將HTC告上法庭——HTC是Google的官方合作伙伴,連續推出了近十款Android手機,并為Google生產了其官方品牌手機Nexus One。
iPhone的出現最先威脅到的不是手機王者諾基亞,而是黑莓。因為諾基亞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本身并不高,高端智能機市場此前是全鍵盤的黑莓手機為主。當iPhone度過一開始的懷疑期之后,其迅猛的銷量和在時尚人群中的巨大影響力即威脅到黑莓的地位。2008年9月,在iPhone第二代都已上市近三個月后,黑莓的第一款全觸屏手機在英國沃達豐公司網站曝光。
App Store與觸屏帶來的改變
當iPhone風暴由美國席卷到歐洲直至亞洲發展中國家市場時,如夢初醒的諾基亞才發現后院起火了。此前,諾基亞主推的Symbian占據著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最大的市場份額,約有四成之多。但蘋果敏銳地發現了智能操作系統的命脈:開發者。他們開發的應用為手機提供了種種額外的功能,令手機除了通話之外,越來越接近一臺隨身攜帶的電子秘書。蘋果推出的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同時解決了發布、選擇、推薦、支付、利益分成的各個鏈條,將數量龐大的智能手機開發者一個個吸引到蘋果陣營。
如今看來,iPhone推出后,經過三年的磨合,消費者已經基本適應了全觸屏操作的規則,整個手機業界也已經發生了涉及最基本格局的變化。現在,各大手機廠商和移動運營商均建立起了自己的應用程序商店,每個主流手機廠商幾乎都有自己的全觸屏機器,多點觸摸、重力感應等功能更幾乎成為高端手機的標配。
國產手機廠商借力谷歌進入智能手機市場
在3G時代,由于制造業的強大積累和開源系統Android的支持,國產手機廠商紛紛進入智能手機市場。
在iPhone帶火智能手機市場后,中興、天宇、酷派均推出基于Android系統的全觸屏手機,聯想則重金推進其樂Phone產品,并于11月初召開了國內首屆移動開發者大會。
目前,幾大世界手機巨頭已經分為諾基亞Symbian、Google Android、蘋果iOS和黑莓幾大陣營,兩個手機新軍Android和iOS的份額則出現飛速提升。喬布斯在發布iPhone時一句看似狂言的話“我們重新發明了手機”正越來越走向現實。
專題采寫/本報記者 田叢 陽淼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