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蘋果發布iPad 2,并表示此前兩周內購買的iPad一代可退1100元差價。記者昨日了解到,部分從經銷商處購得iPad的消費者并不能享受此“待遇”。蘋果中國公司公關負責人昨日表示,蘋果只能保證消費者在蘋果商店購買能享受到補償,至于經銷商的售價,蘋果無法承諾。
部分授權店拒絕補差價
上周,陳女士向本報反映,“我3月2日在蘋果天通苑一家授權店花費4788元購買蘋果一代iPad平板電腦。但第二天蘋果就宣布一代iPad降價1100元,蘋果說14天內購買的消費者可以補償差價,但這個授權店拒絕給我補償差價。”
據陳女士介紹,她購買iPad的店門臉上寫著“蘋果客戶中心”,店員告訴她,這家店是蘋果公司授權經營的,“店里的產品與蘋果在線商店價格統一,服務統一”。
蘋果中國公司的公關負責人昨日表示,蘋果只能保證消費者在蘋果商店購買能享受到補償,至于經銷商的售價,蘋果無法承諾。“這是根據Apple Store零售店購買政策,這個政策存在好多年了,對蘋果全線產品適用。但蘋果對經銷商商店沒有相關購買政策”。
據悉,在蘋果旗艦店購買的產品,發票背面寫著“如果14天內蘋果官方降低消費者所購買產品的價格,消費者就可以要求退還差價”,而在其他經銷商購得的產品,發票上并未注明“差價補償”。
國美蘇寧等“自費”補差價
近日,國美、蘇寧、京東商城等均表示“自費”跟進補償差價。昨天,記者從手機零售連鎖賣場迪信通了解到,作為蘋果在華合作零售商,迪信通也已跟進差價補償。迪信通相關負責人透露,迪信通渠道的差價補償由其墊付,未來會與蘋果協商。
除了上述“自費”退差價的經銷商外,消費者在其他蘋果經銷商購買的iPad并不能享受到退差價的政策。
來自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315消費投訴網的數據顯示,近一周來,關于蘋果iPad的投訴急劇增加,而且絕大部分投訴都是關于iPad降價補償不平等問題。截至昨日,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共接到關于蘋果計算機的投訴224宗,其中涉及iPad的投訴177宗,主要問題為iPad差價補償。
此外,2010年至今,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共接到iPhone手機有效投訴130宗,其中95宗涉及產品質量和售后問題,35宗涉及其官網訂購被取消訂單退款或發票問題。有關退訂和發票問題,在2010年11月開始出現,12月涉及此類問題的投訴量有較大幅度增長,一直延續到2011年3月。
本報記者 林其玲 趙謹
■ 銷售渠道
經銷商稱拿貨時蘋果未承諾差價補償
iPhone 4一機難求,iPad退價政策“區別對待”。蘋果中國的渠道拓展,到底以一種怎樣的架構在進行?
正規渠道有四種
此前,蘋果官方介紹,iPad的正規購買渠道有Apple Store在線商店、Apple Store零售店、Apple經銷商和Apple校園體驗中心四種。目前,由蘋果公司直營的Apple Store零售店在北京、上海各有2家。有媒體報道稱,按照蘋果總部的規劃,由于中國市場快速的發展,蘋果計劃兩年內將在華的Apple Store零售店增至25家。
除蘋果自營的零售店和在線商店銷售全系蘋果產品外,其余的蘋果銷售合作伙伴則分別負責銷售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國美、蘇寧以及各種店面在內,統一稱為Apple經銷商。
記者昨日從蘋果官網看到,在北京地區蘋果iPad的指定經銷商包括:英龍華辰的西單大悅城店、新世界店、東環廣場店、金源燕莎店;國美北京的公主墳店、安貞店、馬甸鵬潤店;大中的中塔店、馬甸店;蘇寧北京四季青店。
經銷商待遇不同
知情人士透露,Apple經銷商又被分為Apple優質經銷商、Apple Shop、Apple授權經銷商和行業授權經銷商四類,分別面對不同的客戶群,銷售不同的產品,也根據不同的級別享受不同的待遇。
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昨日表示,去年蘋果的網上商城開通,這是蘋果在華僅有的直銷渠道。由于直銷體系實力很強,所以蘋果在中國大陸又招募了4家總代理商,分別是瀚林匯、佳杰科技、長虹佳華和方正世紀,他們承擔著蘋果不同產品線的銷售,并將產品通過二級、三級代理銷售出去。
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蘋果對待經銷商很傲慢,基本就是通知和執行的關系,從來沒有研討協商的過程。
昨天,蘋果一位授權經銷商告訴記者,雖然他們的產品售價和蘋果官方保持一致,但蘋果從沒有限定他們的銷售價格。“蘋果只限定最高售價不能超過官方價格,最低價格由各經銷商自己制定。拿貨的時候蘋果也沒有承諾有差價補償。”該經銷商說,“蘋果從沒有對經銷商的零售出臺類似Apple Store 零售店的購買政策。”
(林其玲)
■ 市場亂象
蘋果官方宣布iPad一代消息后,國內iPad銷售市場幾乎立刻陷入混亂。與此前iPad缺貨局面形成反差的是,部分經銷商開始促銷iPad。
囤著不賣等加價
中關村科貿賣場的一位蘋果iPad商家告訴記者,蘋果突然宣布降價讓眾多行貨商家措不及防。目前很多商家手里都積壓著大量的iPad產品,不少商家都不想賣了,因為賣一臺虧一臺。“以前賣一臺產品,能賺個幾百元就很不容易了,現在賣一臺至少虧千元,算下來,這大半年白忙活了不算,還要搭進去一大筆。”該商家說,現在賣場的商家普遍都是賠錢的。
上述商家表示不愿意降價銷售iPad,暫時囤著。“一方面是不想做虧本買賣,另外,iPad 2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在中國上市,而且一開始很可能還是缺貨,iPad市場需求仍然存在,如果蘋果官方iPad也斷貨了,iPad一代會峰回路轉,說不定還要加價賣呢。”
一專賣店稱少賺三四十萬
鼎好賣場的蘋果專賣店“北京仲達”經理李女士表示,現在大家都在極力促銷,希望把存貨都賣出去,雖然大部分行貨商家都不愿意跟隨官方降價,因為這樣就意味著每賣一臺iPad都要少賺近千元。
“以前我們按照蘋果官價銷售,現在我們在降價1100元的基礎上,還要降價促銷,此外還送禮品。比如16G的ipad,我們店2800元左右就賣,還能贈送蘋果全系列配件。”李女士說,“我們店iPad存貨還有三四百臺,即使按照每臺降價1100元計算,這部分的損失就高達三四十萬,更別提促銷了。”
“后封”iPad攪局
與銷售行貨iPad的商家相比,水貨iPad的商家日子更加不好過。“昨天有同行說,感覺被蘋果突然擺了一道,真是這樣。”該商家說,“現在正努力聯系iPad 2,在美國上市后,我很快就能拿到貨,現在已經有客戶預訂了。但價格還沒有確定,看情況吧。”
該商家還透露,現在賣場里有一種“后封”iPad。“這類產品不是蘋果原封的,而是這些賣家不知道從哪里拿的貨,自己后期包裝銷售。售價比行貨、水貨都低。”
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透露,這其實是一些商家收購二手iPad,加工后銷售。“他們1500元回收,2000元出售,凈賺500元,價格便宜,消費者買賬。”李易說,今后iPad 2上市后,二手iPad市場會更加火爆,還會有很多海外iPad進入中國。(林其玲)
■ 業界說法
律師稱蘋果無義務支付差價
IT行業資深律師于國富表示,從法律的角度講,蘋果公司沒有義務給從經銷商渠道購買iPad的消費者支付差價。“這其實就是一個買賣合同關系,買賣達成后,賣家沒有履行合同義務,如果雙方買賣前有協議,賣家也要履行協議。但現在的問題是,蘋果沒有做出承諾或者協議。”
于國富表示,消費者有的依據就是蘋果Apple Store零售店購買政策,但這個不適用于經銷商。
中國消費者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武高漢則表示,只要是蘋果經銷商,無論什么理由推諉、推辭都是借口,都是沒有誠信的表現。
“這就是不講誠信,這1100元錢,我已經賺到腰包里了,蘋果也給了我相應政策。比如,給我補了1100元錢,只要我不退,2200元錢都是我的了。還有一種情況,進貨渠道不太正規,中間環節比較多,蘋果給的政策需要一級一級兌現,而它是終端,必須首先兌現。”武高漢稱。
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表示,蘋果在美國的銷售體系和中國完全一樣,蘋果不可能對消費者差異對待,一定是在溝通環節出現問題了。(林其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