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控平臺6月上線
廣電新規后手“兇猛”
萬瑞分析人士表示,三張國字號牌照的落地,是廣電系搶占三網融合的重要戰略,一方面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自己在三網融合過程中的控制權。
互聯網電視成本陡增至少百元
據康佳集團彩電事業部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儀海波透露,在廣電總局的內容監控之下,互聯網電視廠商只有與具備牌照的廠商合作才有出路。原來自行制作的視聽節目也要集成到合作方平臺中,擅自提供給消費者不可行。但是,廠家互聯網平臺提供的游戲、電子商務(電商頻道)、在線教育、郵件信息等服務則不在牌照監管之列。因此,自建內容的互聯網廠商可以一定程度減少前期研發投入的損失。
不過,對于互聯網電視生產廠商而言,成本的增加不可避免。“與央視的合作,每賣一臺互聯網電視,我們就要支付其100多元。”儀海波表示,這一費用是作為使用其視聽內容的許可費。除了內容成本,還有研發成本。由于三家內容集成商的平臺并不統一,互聯網電視廠商還要逐一與合作方進行平臺的適配。
另一彩電廠商人士也表示:“除內容和研發成本外,還有渠道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當然有可能促動廠商提高互聯網電視的價格。”儀海波認為,價格漲跌還涉及到原材料成本、技術進步以及企業管理等多方面,在這些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互聯網電視提價很有可能,但“幅度不會太明顯”。
消費者購買
“價漲量跌”
路在何方?
據GFK中國區總裁趙新宇透露,目前互聯網電視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10%,康佳的互聯網電視則占總銷量的20%~30%。互聯網電視銷量逐漸提高,其成本也因牌照制度而增加,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自然是最符合邏輯的結果。采訪中,盡管多家彩電廠商人士表示“即使漲價也不會很大漲幅”的聲音比較普遍,但是漲價似乎會成為一個只做不說的現狀。
然而,消費者不堪忍受的還可能是互聯網電視免費節目數量減少,付費節目增多。
業內人士分析,消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正常電視收看,又要滿足電視上網的需求,則很可能面臨“二次付費”。即交納每月有線電視收視費,同時又要為互聯網電視漲價買單并付費點播一些特定的節目。“在這種局面下,如果互聯網電視找不到個性化的內容和商業模式,很可能被消費者拒絕。”前述分析人士表示,從廣電的角度看,內容牌照制是增加了互聯網電視的內容,但從彩電廠商的角度觀察,處境十分尷尬。另外,電信運營商的IPTV等業務也虎視眈眈。“前有狼后有虎,互聯網電視前途未卜。”
對此,中國電子商會常務副會長王寧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應借鑒國外HULU、谷歌等視頻合作較少部門監管的經驗,國家需要審慎制定扶植互聯網電視發展的政策。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