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3D產業鏈的控制權以及專利技術卻更多由日資把控,而且已經通過技術手段把控產業前端。對于國產企業來講,產業鏈的優勢依然缺失,可騰挪的空間似乎只有生產制造能力以及缺位的3D標準建設。
日資產業鏈優勢
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楊東文表示,3D電視專利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內容版權,第二是整機制造,第三是攝影編輯、內容的編輯制作。“單講整機制造是不存在什么專利問題的,3D電視的制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模組,一個是芯片電路處理,這些都是外購的,通過全球正常的商業模式。”
不過,CETC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劉全恩表示,中國現在的攝像設備還都是從日本企業購買,確實落后了一步。“日本企業起步早、研發早,技術力量強,幾年前日本3D電視都已經可以實現立體成像、不戴眼鏡地裸視了。”
據了解,目前3D影像處理芯片主要是由液晶屏廠家自己研發的,包括三星、LGD、夏普、友達在內的面板企業,此外,作為內容缺乏時期的折中解決方案,東芝、索尼與IBM聯合開發了CELL芯片可以完成2D影像向3D效果的轉換。
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在產品推出時間和量產上,中國與國外沒有太大差距;但是在研發和專利技術上,外資企業還是先走一步。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全球范圍來看3D電視的核心專利50%以上被日本的企業掌握,這對國內3D電視產業發展形成一定的專利桎梏。
不僅如此,索尼還通過影視娛樂公司掌握節目源,通過攝影儀器公司提供3D節目所需要的攝影錄音設備以及播出設備,將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收入囊中。
[NextPage]
騰挪在終端和標準
陸刃波表示,3D電視是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產業鏈,“日本正在去制造化,進行制造業的轉移,比如索尼就和富士康達成合作。借助于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的優勢,中國可以搶在韓國的前邊,重點發展顯示器制造業。”
中國的機會
目前3D電視技術無論是發射端還是接收端,國際上都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這為國產品牌進入3D產業鏈的競爭提供了很好的突破口。做好前期產業鏈的準備工作,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將對我國3D產業的發展產生有力的促進作用。陸刃波強調:“一定要掌握先機,盡快研究制定3D的技術標準。”
據了解,國內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3D電視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劉全恩向記者透露,工信部也正在進行一個課題,“就是關于3D標準的制定,主要是終端標準。”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