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新加坡開始實施具備攜號轉網雛形的政策,時至今日,攜號轉網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政策,先后有美國、歐盟、中國香港、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巴西等約60個國家和地區陸續引入了這一政策。
攜號轉網,顧名思義即是用戶不用換手機號即可更換運營商網絡。這一說法聽上去似乎會讓電信企業有些戰戰兢兢,然而經過十多年的探索,事實證明攜號轉網并不是洪水猛獸。相反,無論是主導型企業還是競爭型企業,只要措施得當,準備充分,完全能順暢走過這一過渡期,甚至取得意外的收獲。
用戶去留,關鍵看實力
從表面上看,攜號轉網政策似乎更傾向于削弱主導運營商的優勢地位,為后來者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從長期來看,市場格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絕不僅僅是攜號轉網這一項政策能夠影響的。因此攜號轉網無論對于主導型運營商還是競爭型運營商而言,都是壓力與機遇并存,最終都要靠實力說話。
攜號轉網政策實施后,用戶更換運營商的高峰往往集中在最初的1~3年,之后主導運營商市場份額就會基本保持穩定甚至有所回升。因此這段時間可以說是競爭型運營商寶貴的時間窗口,決定其能不能打一場漂亮的攻堅戰。
對于擅長營銷以及價格攻勢的競爭型運營商來說,攜號轉網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機會。日本的KDDI是利用攜號轉網崛起的一個成功例子。該公司在實施后的第一個月就新增32.5萬名用戶,占全國用戶凈增總量的82%以上。探究KDDI在攜號轉網政策實施中采取的戰術,可以發現:靈活的資費策略以及在音樂下載業務方面的成功是其吸引用戶的兩大法寶。另外,在2006年12月,KDDI對其CDMA2000 1XEV-DORev.A網絡進行了升級,使KDDI的網絡成為日本速度最快的移動通信網絡。KDDI巨資打造的數據業務尤其是音樂業務為公司贏得了先機。
鑒于主導型運營商網羅的用戶最多,所以不少人覺得,攜號轉網對主導型運營商造成的沖擊要遠大于競爭型運營商。但是,實際情況往往并不是這樣,攜號轉網給每家企業帶來的競爭和機遇都是均等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運營商本身的表現,因此很多主導型運營商都能憑借良好的品牌、適時的營銷以及改善的服務等措施平穩度過,甚至能打一場防守反擊戰。
在希臘和立陶宛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主導型運營商在攜號轉網實施的短期內就迅速擴大了用戶基數。即使在采取比較嚴苛的單向轉網政策的市場,起最終決定作用的也是運營商本身。韓國在攜號轉網政策實施的最初半年內,只允許主導型運營商SK電訊的用戶單向轉網到KTF和LG電訊,這種意在保護弱勢競爭者的政策,起初對SK電訊造成了非常明顯的沖擊。但SK電訊通過加強無線互聯網業務的發展,涉足金融服務、媒體服務、娛樂服務等跨界服務,開展卓有成效的差異化服務,成功擺脫了攜號轉網對公司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在接下來的幾年中,SK電訊的收入和利潤快速增長,再次拉大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轉網時代,謹防過度競爭
可以說,攜號轉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加了電信行業的有效競爭。有些國家甚至作出了“沒有攜號轉網就沒有真正競爭”的論斷。但是各國政府積極推動攜號轉網的初衷除了使消費者從中受益外,很重要的一點還希望能夠通過更公平的競爭推動電信行業的整體發展。因此在促進競爭的同時也要兼顧行業發展。
拋開是壓力還是機遇這個選擇題不談,攜號轉網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最直接的沖擊就是要面臨執行這一政策的成本。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移動電話業界對引入攜號轉網制度的成本預估為初期費用10億美元,第二年以后的維護費用為每年5億美元。日本總務省設立的“官民聯合”研究會對日本引入攜號轉網制度也進行了成本估算,結果與這一數字相近。根據這一數字,在日本引入攜號轉網制度將花費1000億至1500億日元;而按照英國電信監管機構 Ofcom的計算,運營商執行這一政策的成本中資本性支出大約在180萬英鎊至1420萬英鎊之間,運營性支出大約在160萬英鎊至380萬英鎊之間。可以說執行攜號轉網政策后,電信運營商在不確定收益的情況下就先承擔了風險。
而從全球的經驗來看,伴隨攜號轉網政策而來的往往是新一波更激烈的競爭。運營商通常采用大幅增加營銷費用的方式爭奪用戶,進一步增加了運營商的成本壓力。
韓國在實施攜號轉網政策后,各運營商營銷費用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用于獲取新用戶的費用增長最為明顯,其占全部營銷費用的比重也不斷提高。隨著這種態勢的愈演愈烈,韓國的通信業集體面臨著資費下滑趨勢明顯,吸引用戶難度增大的尷尬局面。為了止住這股過度競爭的勢頭,今年5月,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不得不出面作出規定:通信商的市場營銷費用不得超過其銷售額的22%,使得攜號轉網的趨勢大大削弱。
同時,韓國的電信運營商也認識到了攜號轉網以來過度競爭的危害,開始轉向理性競爭。今年年初,SK電訊在公布上年財報時,該公司的GSM業務總經理趙起行表示:“今年SK電訊將停止消耗性競爭,強化基本競爭力,在留住現有用戶的同時吸引更多的優良用戶入網,以保持市場領導地位。”
綜合前人經驗來看,攜號轉網并不會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相反,由于市場的競爭壓力加大,電信企業往往會通過各類的創新行為增強已有客戶的忠誠度并力爭吸引更多客戶。為此,運營商應該周密思考對策,避免陷入不智的舉措中,避免大幅提高手機補貼,大幅削減資費,或是降低入門級的包月套餐以及巨額營銷等等。根據各地經驗,運營商如果應對冷靜,那攜號轉網帶來的影響則微乎其微。在香港等少數市場,由于運營商在政策實行之前就先陷入價格戰和強勢的推廣策略中,導致運營商自身業績大受影響。因此,運營商在攜號轉網政策實施后,只有通過理智冷靜的行為才能避免香港曾經出現的局面。
(趙媛 人民郵電報)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