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忠
近日,《印度快報》報道,印度電信部(DOT)起草了與15個國家的戰略合作報告,提議同中國電信(微博)企業的合作限制在電信制造業,而基礎設施和寬帶網絡保留給美國等“無爭議國家”。
我們認為,印度電信部這一做法是“開倒車”。印度電信業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自由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這種環境的觸發點是2000年印度政府修改電信管制法,印度電信網總容量由2000年的2342.6萬門,電話普及率只有0.4%,提高到了2011年底的9.2655億門,全國電話普及率達到76.86%,其中城市167.46%,農村37.52%,為全球第二大電信網絡。
這一持續了數十年的自由化改革,使印度電信業打破了印度國有控股公司BSNL的壟斷,形成了以Bharti、Vodafone-Essar、BSNL等14家主要運營商的充分競爭格局。這其中只有BSNL和MTNL兩家國有公司,其他都為私有公司和跨國公司,如印度最大的電信運營商Bharti為私人通訊集團,第二大GSM運營商Vodafone-Essar則為跨國公司。這種多元化、對內對外開放一視同仁的市場運營格局,不僅為印度電信市場的充分競爭注入了活力,如Bharti-Airtel的市場份額僅為26%,Reliance和Vodafone-Essar都為18%,BSNL為14%,凸顯出典型的充分競爭格局;而且極大降低了其通訊和信息交易成本,如印度早在2001年就實行單行收費,而在2004年其通訊費降至每分鐘0.02美元,以當時匯率計算為0.16元,目前的資費要更低,同時盈利結構也趨向多元化。
同時,與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牌照為全國性的不同,印度電信牌照是地方性牌照,且呈現出典型的“井”字形競合格局。如印度按照行政邦界形成23個電信圈,這些電信圈被劃分成大城市、A、B、C等四類圈。這種地方性牌照的發放形式,曾一度導致不同運營商間互聯互通不暢,牽制了印度電信業發展,但隨著印度經濟發展,行政邦間經濟活動越發緊湊化等,各大運營商在申請不同行政邦的牌照之同時,強化了相互間的互聯互通合作,降低了經濟社會交易和信息搜尋成本,極大地促進了印度電信業和經濟的發展。
不僅如此,印度電信業的開放自由之競爭格局,促使印度電信運營商主動抓住數字技術對傳統電信業的革新機遇。隨著電信資費出現競爭性下降,及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對傳統電信業的沖擊,印度電信業的用戶人均收入呈持續下降態勢,但增值業務則實現快速發展,如2009年印度移動增值業務收入近1000億盧比,這得益于印度電信運營商快速嫁接互聯網數字技術。
由此可見,當前印度電信部對中國電信企業的限制,確實與印度電信業自由、開放與充分競爭的主基調不兼容不匹配,也違背了印度電信運營環境的完全開放度和競爭自由度的良好經驗。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