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經(jīng)過多方了解并進行整理,總結出家電銷售中存在的十大“貓膩”,以便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能事先預防,從而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貓膩1:以“特價”噱頭哄騙顧客
家電市場競爭充分,廣告自然也就無孔不入。許多人都曾在電梯間看到樓宇廣告,以聳人聽聞的“跳樓價”開頭,以斗大的價格沖擊為噱頭,以短促的時間節(jié)點結尾,從而招攬消費者前去購買。但往往卻被銷售員告知“來的晚了”或“早就賣完了”,他在表示惋惜的同時,熱情地向你介紹其他商品。而這些商品往往比廣告中的商品貴出很多,讓消費者有一種當了冤大頭的感覺。
評語:低價永遠無往而不利,但這卻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能招攬顧客,贏得口碑;用得不好,難免招致質疑,砸了招牌。抓住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哄騙顧客上門,這其實是個兩敗俱傷的結果。消費者感覺自己被欺騙,與此同時,商場的品牌信譽也就遭受了一次重創(chuàng)。在失去商品的同時,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也將一并失去。
貓膩2:“免費”安裝上門收費
在家電銷售中,許多商品都是需要賣家上門安裝。安裝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產(chǎn)品使用,譬如空調、熱水器等。而由于安裝環(huán)節(jié)的報價并非像商品價格一樣明碼實價,十分不透明,因此成為貓膩叢生的區(qū)域。譬如空調安裝,商家說“免費”安裝,卻并不說明免費的界限。安裝完畢后,就拿出一沓費用:材料費高空作業(yè)費、高溫費、上門費等等,這讓消費者難以接受。大多數(shù)情況下,消費者只能忍氣吞聲,付賬了事,然后決定以后再也不找此類公司“上門服務”。
評語:很多時候,一些不具備足夠實力的家電制造商為了避免攤子鋪得過大,會將上門安裝業(yè)務外包,只需向外包公司支付免費上門安裝的勞務費,而家電安裝以外的材料使用費則由安裝公司向消費者現(xiàn)場收取。他們賺的就是這一部分錢。實際上,這是制造商與外包公司之間的協(xié)議,而消費者買了商品卻買不到服務,并且無處維權。因此,事先問明并簽訂真正的免費協(xié)議,才是上上之策。
貓膩3:網(wǎng)店賣場標價不一
雖然網(wǎng)購越來越發(fā)達,但因為不能像實體店一樣體驗產(chǎn)品,所以許多時候消費者還是會選擇在賣場購買。但是,一臺電飯煲店里標價599元,砍價后就成了499元,而消費者到網(wǎng)上一看,發(fā)現(xiàn)同品牌同型號的電飯煲標價不到400元。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只能悔恨為何不早點去網(wǎng)購了。
評語:中國有句話叫做貨比三家。作為消費者,不要認為賣場里的商品都是明碼標價的。很多時候,網(wǎng)購價格往往比實體店要便宜好多,這是因為網(wǎng)店是以低價進貨,免去進場費之后的售價,自然便宜好多。為了避免自己購買的價格偏高,最好貨比三家后再出手。 [NextPage]只是在網(wǎng)購時,消費者卻又要遭遇另外一些貓膩了。
貓膩4:家電買得起修不起
許多消費者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家的電視出問題了,例如屏幕上有豎線、黑屏或者布滿雪花。這時消費者只好打電話找制造商售后上門維修,結果被告知換個屏要上萬,尤其是一些外國品牌,都能抵上當初買電視的價錢了。而在空調常見的問題上,比如制冷制熱效果不好,售后服務人員在進行檢查后常常查不出什么問題。而當消費者提出要求更換時,卻被告知要自己去檢測,如果檢測報告表示有問題才可以換,可檢測費幾乎都能再買一臺新空調了。
評語:家電在維修前最好先詢問一下基本維修費、零部件更換需要多少錢,如果權衡之后感覺費用太高倒不如買臺新的。消費者要知道,制造商不是平白無故設置保修年限的。過了期,零件自然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毛病,尤其是一些外資品牌。汽車有個年檢和報廢年限,家電也一樣。在這一點上,中國消費者總是希望使用年限越長越好,而往往忽略了因此而帶來的負面作用,譬如環(huán)保費和維修費。
貓膩5:家電退貨需交“包裝費”
許多消費者并不知道“包裝費”為何物。我們在購物時,只有拆開包裝才能使用商品,然后才能知道它合不合適,耐不耐用,喜不喜歡。但是對于一般的消費者來說,包裝盒往往會被隨意丟棄。而一旦有了質量問題需要退換貨,對方要求“完璧歸趙”的時候,消費者提供不了,只能任憑對方出價。
評語:對于因產(chǎn)品質量問題退貨,商家還要收取包裝費的做法,多數(shù)消費者是無法接受的。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此事沒有明確規(guī)定,所以還是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新電器后可別急著把包裝盒給處理了,最好保留15天至1個月。否則,一旦要退貨或換貨,就可能得交上一筆價格不菲的“包裝費”了。
貓膩6:買家電他敢贈你敢要嗎
購買10000元的液晶電視,就可以獲得價值1000元的贈品。許多時候,消費者對于這樣的促銷語錄完全沒有抵抗力,往往在實際不需要的情況下就掏了錢,目的只為了贈品中的一個造型可愛的水家電,或者一款覬覦已久的電水壺,而忘了這些贈品的實際價格。聰明的消費者在此時都應該想到,用同等的折價金額在市場上是否能買到這些贈品?這些贈品是否是專門配用,不能替代的?
評語:為了贈品買家電的行為,與買櫝還珠無異。在商家五花八門的促銷中,要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贈品都是專門配送的,上面會有贈品或非賣品的標記。這個時候你大可放心購買。如果沒有,那消費者就要掂量一下贈品的實際價值了。
貓膩7:空調沒插頭,電視沒底座
有消費者花5000多元買了一臺柜式空調,安裝時卻發(fā)現(xiàn)空調本身沒有插頭。安裝人員告訴他,插頭需要消費者自己配置,而且自己安裝到空調的電線上。無奈之下,消費者只好掏錢按照安裝人員的“指導”購買了價格不菲的插頭。可是以后每當使用空調的時候,他總是感覺堵得慌,很不舒服。
評語:買來空調沒插頭,買來電視沒底座,買來電腦要裝機,買來燃熱沒管路,許多時候消費者都要遭遇到這種產(chǎn)品本身與零部件分開銷售的“貓膩”。 [NextPage]消費者在戴著一頂“上帝的帽子”的同時,卻在遭受商家的潛規(guī)則。在此情況下,許多人忍氣吞聲付錢了事,只有少數(shù)人能據(jù)理力爭,贏得勝利。其實關鍵在于,是否有相關法規(guī)進行約束,以及這個法規(guī)是否被嚴格執(zhí)行和完善監(jiān)督。
貓膩8:買賣雙方玩價格“躲貓貓”
多年來家電行業(yè)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定價規(guī)則,即為維護產(chǎn)品價格的統(tǒng)一性,供應商會從自身品牌定位出發(fā),為零售商確定兩個價格標準,一個是統(tǒng)一掛牌價,另一個是最低零售指導價。在具體的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會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進行相關產(chǎn)品推薦和價格協(xié)商,統(tǒng)一掛牌價是最理想賣出價格,而最低零售指導價則是成交底限。消費者的最終成交價格可以在這兩個價格標準之間浮動。這種定價模式導致的價格不透明,消費者與銷售人員玩價格“躲貓貓”,致使消費市場變得混亂無序,消費者是否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完全取決于個人的“殺價”功力。
評語:在眾多賣場推行明碼標價的情況下,“一物兩價”這樣的貓膩正在被逐步糾正。但是有部分商家仍在價格上做文章,而消費者則以懷疑的態(tài)度執(zhí)意要砍價。這需要買賣雙方的相互信任,而這種信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需要商家首先拿出誠意。
貓膩9:家電交錢就可“延保”
筆者曾經(jīng)到某外資綜合商場購買電飯煲,銷售員極力推薦針對此款產(chǎn)品的延保產(chǎn)品,稱只要花80元就能延長保修期一年,多付錢多延保。思考之下,筆者拒絕了這項服務。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家電產(chǎn)品都在推出延保政策,而不少消費者對此很感興趣。
評語:花錢買平安應該是商家抓住消費者心理,推出延保的根本原因。但實際上在延保過程中卻有許多貓膩存在。首先,延保屬于舶來品,目前國家尚無相關法律進行針對性的約束。其次,延保并非延長三包,而是一種風險管理產(chǎn)品,即使延保了,消費者仍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因此,簽訂延保協(xié)議是比較妥帖的辦法。
貓膩10:售后謹防“山寨”維修
家電出了故障,如果在保修期內,自然是找原產(chǎn)廠家上門維修。如果出了保修期,相信許多消費者大多會選擇在網(wǎng)上尋找就近的一家維修站進行上門服務。但是,一般來講這些維修站點十有八九屬于山寨維修點。特別是如今山寨維修站眾多,消費者往往真假難辨。
評語:山寨維修的網(wǎng)站一般是偽造的,單位是虛構的,網(wǎng)上公布的地址也不屬實。他們上門“維修”,收錢走人之后,消費者的家電一旦二次出了故障,要想再找到他們難比登天。因此為了預防山寨維修,除了熟知根底的維修站外,消費者最好不要貪圖省錢,寧可撥打原產(chǎn)廠家售后服務電話,聯(lián)系上門服務為好。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wǎng):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yè)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wǎng)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