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合肥招標投標中心的一則公告,揭開了合肥市政府一段“辛酸”往事。
公告內容顯示,安徽鑫昊等離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昊公司)20%股權以底價2億元進行公開轉讓。這家2009年由地方政府平臺公司投資20億注冊成立的企業,三年時間賬面凈資產不到10億,意味著三年虧損10億元。
但在成立之初,這家企業承載了合肥市打造全國性平板顯示產業基地的夢想,在官方的表述中被稱為“支柱企業”。彼時,當地政府雄心勃勃,“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我國的液晶平板顯示器產業發展上去。”
“這個項目一直是長虹在經營,必須落到長虹去,這也是在履行我們跟長虹的合約。”合肥市新站區管委會副主任秦遠望說,“(長虹)肯定會回購這20%,100%它都會回購”。
平板基地夢
2009年,一個來自四川的數十人的技術經營團隊低調進駐位于合肥市東北角的新站區管委會,負責由中國第二條等離子面板生產線項目。
當時世界范圍內的知名等離子生產企業如日立、三星、索尼等已經開始陸續退出該領域,日立淘汰的生產線被合肥購得,與日立的購買談判、協議簽署等均由長虹的代表完成。
當年9月,由合肥新站區下屬合肥鑫城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注冊成立的鑫昊公司在該區破土動工。
“當時的協議是長虹出經營和技術管理團隊,由合肥新站區投資,建成后適當的時候再由長虹回購。”一位鑫昊公司內部人士稱。
“我們名片上的郵箱原先為了保密用的是自己注冊的私人郵箱,現在用的是長虹的企業郵箱。”鑫昊綜合管理部部長王振江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
隱秘的合作背后,顯示了當地政府對于通過培育產業集群來引導投資和拉動經濟增長的迫切愿望。
2009年,京東方集團投資175億建設的六代線項目在合肥新站區開工,當時合肥市提出“力爭通過5年至10年的努力,把合肥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有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平板顯示產業基地。”
《中國(合肥)平板顯示產業基地總體規劃書》顯示,基地規劃總面積204平方公里,首期啟動面積87平方公里。整個基地圍繞“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來打造。
“我們來這邊,十個億政府投,十個億政府協助我們貸款,我們把這個線做起來了,今后還要被長虹回購,等于是政府借錢給你,你把企業做起來之后再還給政府,”鑫昊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如是說。
“丟包袱”?
為了引進這個項目,合肥市政府費盡周折。
據悉,鑫昊廠房所在地的地塊原先是緊鄰的合肥樂凱公司的。合肥市新站區一開始給鑫昊劃定的廠址位于鐵道邊,但是生產等離子面板的一些高精度設備必須要安置在防微震的環境中,鐵道邊火車的震動會影響設備精度。
合肥“砸鍋賣鐵”造平板基地夢滅
例如,為了幫助鑫昊從樂凱手里拿到這塊地,合肥新站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李武好為此事專門飛到位于河北保定的樂凱總部至少兩次。最終樂凱同意出讓地塊,鑫昊項目得以如期動工。
按規劃,鑫昊公司將建設一條年產能為150萬片(42英寸計)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有望每年拉動上下游產業鏈新增產值100億元。
但誰會想到,這樣一家由地方政府保駕護航的企業,會在三年內虧損10億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燙手山芋”!
截至2012年9月30日鑫昊公司財務審計情況顯示:公司資產總額約24.5億,負債總額14.8億,賬面價值9.6億。
“生產都存在問題,”一位接近長虹集團高層的人士說,“他們(鑫昊團隊)現在是不太好做”。“公司放了很長時間的假,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一位從鑫昊離職的前員工如是說。
“現在在正常生產,我們主張低調,我們不報道。”鑫昊公司總經理田曉紅如是回應記者的求證。該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王振江也以“不了解情況,沒辦法回答”為由拒絕采訪。
“別說是鑫昊了,就是長虹自己在四川做的國內第一條等離子生產線,號稱投資了6億多美元,現在也幾乎處于停產狀態。”知名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如是說。
“等離子已經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了,這個產業的生命周期已經終止了。我們的企業,包括政府,在未來產業的判斷方向上不明確,造成了今天這個被動的局面。”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說。
雖然根據合肥官方的說法,此次股權轉讓是按照當初跟長虹的協議來推進的,但合肥方面在這個時間點選擇轉讓股權還是引發各方猜測,被視為“丟包袱”之舉。
在官方解釋中,這是國資的“有序退出”,“以前是我們的國資公司持有股份,政府不可能永久地辦企業。”合肥新站區管委會副主任秦遠望說。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