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在江湖味漸濃的家電業,競爭品牌促銷員之間時常會上演“武打片”,拳打腳踢,十八般武藝全都用上,流血事件時有發生。
小打小鬧是常事,但鬧出人命則要受到法律的嚴懲。本報10月12日第5版刊出《家電雙雄員工沖突釀血案》后,引起了人們對家電業暴力競爭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促銷員打架太正常了”
李華(化名)是某家電企業前市場部負責人,在他看來,競爭品牌的促銷員之間經常打架,太正常不過了。“我自己就打過。”10月12日,李華對南方農村報記者述說他以前在家電業的瘋狂歲月。
當年,在中山市的一家賣場,因為他們的產品賣得好,其他兩個競爭品牌的促銷員便聯合起來打他們的促銷員。李華所屬企業的總部就在中山,“在自己的家門口被人欺負,咽不下這口氣”,他于是拉著一車人去賣場報仇。
“見人就打,上去就是一個耳光,再踢一腳。”李華說,那天他們不只打了那兩個競爭品牌的促銷員,連其他品牌的促銷員也一起打了。
后來,李華離開了市場一線部門,“不再打打殺殺了”,但家電業的暴力競爭仍在繼續。
本報刊發的《家電雙雄員工沖突釀血案》被轉載后有很多跟帖,有網友說他是某知名彩電企業的業務員,經常和另一知名彩電企業的促銷員打架。
而在某網友看來,商場促銷員斗毆時常發生,已不再是新聞。10月13日,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促銷員)打架太平常了,這次是因為死了人才引起重視。”
家電企業普遍心態浮躁
促銷員之間為何會拳腳相向?
據記者了解,促銷員之間的沖突有些是有預謀的。一個好的促銷員,可以讓二流的品牌,創造出一流的銷售,正因如此,當某個競爭品牌的促銷員很厲害時,有些企業便故意讓促銷員去和對方發生沖突,以達到把對方逼出賣場的目的。因為按照賣場規定,如果促銷員之間打架,雙方都得離開。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表示,這反映出家電行業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如果大家都有生意做,沒有必要斗得你死我活”,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家電企業普遍心態浮躁。
浮躁的背后,是家電業艱難的生存環境。
對家電企業而言,如果在某個產業做不到數一數二,那生存將會很艱難,眾多二三線品牌日益式微,有些甚至被迫退市便是明證。因此,那些上了規模的企業,進入一個新產業后,都抱著“要不就做前兩名,要不就不做”的心態,往前沖。
在此心態作用下,部分企業無所不用其極,能打倒對手的就是好拳,明槍(促銷員沖突)暗箭(污蔑對手)齊上,鼓動促銷員去“搶錢、搶糧、搶地盤”,“概念戰”、“口水戰”不斷,抓住對手的某個弱點,便無限放大。
“促銷員的生存環境很差,他們打架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大部分促銷員只拿著600或者800元的低底薪,主要靠賣東西提成,為了搶顧客,和競爭對手打架是常事。
有業內人士認為,促銷員之間經常打架,也跟他們的素質普遍較低有關,促銷員大多只有初中、高中文化,“有些企業見人就拉來做促銷”。業內人士建議,企業應該多招一些高素質的促銷員,畢竟促銷員的形象代表著企業的形象。
呼吁盡快回歸理性競爭
如何才能避免家電業的暴力競爭愈演愈烈?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認為,家電企業應該盡快將關注點回歸到產品和消費者本身,不能再沉溺于同業競爭的泥沼,“今天你攻擊別人,明天別人攻擊你,最后大家都得不到好處”。
為了防止競爭品牌一線促銷員之間的沖突,洪仕斌建議賣場定下規矩,比如大家都不準在賣場里打廣告;顧客只有進了你的展位內才能進行推銷,不能強行拉客等,讓大家有一個有序的競爭環境。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廠家向賣場派駐促銷員,根本就是個不合理的存在,“國外家電制造企業和賣場的分工很明確,家電制造企業只管生產和定價,怎么賣是賣場的事”。
陸刃波表示,中國的家電企業應該向日本家電企業學習,它們專注科研,產品不斷創新,大家都有合理的利潤空間。不像中國家電市場,企業出于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有些產品根本就沒有利潤,導致經銷商和企業之間矛盾不斷。
(南方都市報)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