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筆者聯想到2009年11月30日,我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全球廣告,試圖提升中國企業及產品的國際形象。其實,要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整體聲譽,除政府努力外,更需要中國企業的不斷開拓,而這也是全球企業的必然選擇,可以說,“全球創新”時代已經來臨。從這個角度看,海爾創新能力的不斷突破,以及在國際重要盛會上不遺余力地對創新產品的宣傳展示,其實都體現了其作為全球品牌對“全球創新”的深度理解。
自主創新成績斐然 海爾領銜國際家電
自主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根本源泉。“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立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資金和物質要素投入帶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帶動轉變”。然而,國際社會目前對中國企業的“整體印象”還停留在勞動力豐富、成本低廉等方面。在家電等需要技術彰顯優勢的行業里,企業擔負著“逆轉低端形象,樹立全球創新姿態”的重要使命,這首先需要的是家電企業技術創新的實力。
縱觀海爾成長之路,“創新”可以說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截止到2009年年底,海爾累計申請專利9738項,其中發明專利2799項,居中國家電企業榜首。同時,海爾的技術創新并非“關起門來”的自我行為,而是緊緊把脈中國發展乃至國際走勢,將自己的技術創新真正滿足消費者的未來需求,這種全球范圍的創新姿態為中國企業樹立了“全球創新”的標桿。
例如,哥本哈根會議及中國“兩會”的決議使全球、全國民眾的眼光都聚焦到“低碳”上來。而早在數年前,海爾對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回收等各個環節都提前進行了“綠色準備”。2010年初海爾在國內率先推出整套變頻技術,使單品變頻的環境污染問題得以改善,將家電節能推向了一個新的臺階。而“物聯網”技術的鰲頭獨占,更使海爾成為低碳時代綠色家電產業領袖,讓其國際品牌影響力獨具深遠。
過去,由于我國家電企業缺少自主創新能力,許多加工制造企業淪為代工性質,僅僅是跨國公司的一個制造車間或生產基地而已,嚴重制約了國內企業自身的壯大和發展。而隨著海爾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突破,其實現了中國國際名牌“零”的突破,并一舉成為全球白點第一品牌。
全球盛會頻現身姿 海爾扛鼎全球創新
隨著市場全球化的加劇,企業競爭已經不僅在地區間展開,更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而全球競爭的殘酷性,又對產品和企業理念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而作為“全球創新”的引導者,我們會在全球電子產品的各類盛會上看到海爾創新產品的風采,海爾在推介自身創新產品的同時,更扮演了中國制造“布道者”的重要角色。
2010年年初,在美國CES展會上,海爾展示了獨創的無尾電視,贏得了國際同仁的一致喝彩。步入5月份,海爾又全面啟動了上海世博會營銷戰略,青島海爾、海爾美國、海爾澳洲和海爾歐洲分別贊助世博山東館、美國館、新西蘭館和意大利館,成為百年世博歷史上第一家同時贊助多家世博館的企業,同時,50多款最新的物聯網家電精彩亮相世博會,這一大手筆的贊助,讓全球消費者更進一步地了解了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家電企業的創新實力。
而在7月8日的青博會上,海爾不僅展示了U-home2.0美好住居解決方案,還再次展示了集合全球領先科技的3D-LED網絡電視,它完美地解決了普通3D電視的拖尾問題。海爾在國際重大盛會上的頻頻亮相,讓世界了解到中國企業擔當的角色,不再只是世界制造業生產鏈中的重要一個“車間”,而是融生產、創新、銷售等多個環節為一體的“全球創新工廠”。可以說,海爾不僅展示了自身從科技到產業模式的提升和轉化,更為中國企業在全球領域贏得了更多話語權,提升了中國制造在世界消費者心中的位置。
總之,隨著中國政府對產業創新的關注,那些本土立足卻享譽全球的家電企業,被國民寄予重塑中國企業形象的極大希望。擁有國際化發展眼光,注重國際化品牌建設,建立起“全球創新”模式則成為國內家電行業的重要課題。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