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家電產業基地 合肥家電路該怎么走?
發表時間:2009-11-30 點擊量:1303 來源:
上周六早晨,39歲的袁中海不能像別的爸爸一樣,在家陪孩子過個開心的周末,而是急急忙忙地趕到車間。 “一天要安裝2400多個洗衣機內排水管,需要工作10多個小時! ”袁中海手不停活地說,廠里基本每個周六都要加班。火熱景象的背后是合肥已經與青島、順德齊名,成為“中國家電產業基地”。此后,合肥家電的路又該怎么走?
探訪:忙碌的家電生產線
28日上午,記者來到高新區合肥三洋產業園區,車間里傳出機器的轟鳴聲。企業負責人李大飚告訴記者,9月份全廠的工人只休息了一天,現在每周只休息一天。主要是因為產能跟不上市場的需求,所以只得加班加點地開機器、趕生產。
在波輪洗衣機生產線車間內,記者看到傳輸機不斷地把零部件運到工人面前,每個工序不到一分鐘,又進入到下一個。二三百名工人有條不紊地在約20分鐘內完成200多個安裝工序,一臺完整的洗衣機就誕生了。操作工袁中海的左手邊有一盆熱水,盆里一直有著兩根內排水管。用熱水浸一下塑料管,達到軟化、方便安裝的目的,每當傳輸帶在他面前停頓下來時,袁中海從熱水盆里拿起一根安裝的同時,立刻又放進去一根新的內排水管。已經做了5年這樣工序的袁中海,手法非常嫻熟,約5秒鐘就完成該工序,然后就開始等下一臺。
據了解,以前這條流水線的工人,每天只工作8小時,每日約生產1300臺,而現在工作時間增加了2個小時,產量增加了近一倍。
理念:“只求所在”成就合肥
“隨便數一下,在合肥生產的家電品牌我們就能數出十來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合肥家電協會會長李魯北特別興奮:“而且這些品牌中,絕大多數都是在全國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品牌。”李魯北說,這是合肥家電產業最為繁榮的時期。
很多合肥人仍然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輝煌,相比以前和現在,有人評論合肥只是一個“大型生產工廠”,家電發展的理念是“只求所在,不求所有。 ”
正是這一理念讓一些走入困境的企業新生。而合肥敞開的胸懷以及對家電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讓更多的企業選擇了合肥。 “就是這一發展思路成就了合肥的家電產業基地。 ”李魯北認為。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合肥市家電行業產量已經達到了2592萬臺(套),這個數字接近去年全省全年的產量2752萬,預計全年產量將達到3050萬臺(套),有望位居全國第一。
影響:“沃土”產生吸引力
2002年剛在上海成立的尊貴電器,以冰柜、冰箱和洗衣機起家,瞄準的目標就是三四級市場。 2006年4月,尊貴來到合肥;2008年3月,尊貴在合肥的一期項目投產。
“我們在合肥的投資已經達到8.6億,并在明年把上海總部遷到合肥。 ”安徽尊貴電器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部長齊永波說,因為長期在三四級市場精耕細作,所以在商務部統計的今年“家電下鄉”銷售量排前十位的家電企業里,尊貴電器位列其中。齊永波說,今年前十月的產銷量已經超額完成全年目標,每月的利潤也在成倍增長。齊永波表示,每個家電企業都想著做大做強,并不只是滿足于三四級市場,他們已經在著手研發高端冰箱。家電行業人士分析,一些品牌在剛起步的時候,先是從占領低端市場做起,在產能達到一定級別后,就會從攻堅技術,做大品牌。
方向:加固延長產業鏈條
“在幾大家電基地中,合肥的自我配套率是最高的。 ”李魯北告訴記者,冰箱、洗衣機、彩電和空調的自我配套都超過了40%,而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加強。目前,三洋變頻電機基地、京東方液晶6代線、日立等離子面板線、美的冰箱壓縮機、格力空調壓縮機等一系列的項目都在推進中,合肥家電產業的產業鏈將進一步延長,形成較強的關鍵部件的配套能力。
很多企業認為,合肥家電產業的未來發展,還是要靠人才和研發技術。李大飚告訴記者,隨著中國消費者更加理性,家電行業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靠推廣和廣告,更多的還將靠質量和技術說話。這對人才以及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要求更高。同時他還認為,熟練工人也需要更好的工作條件和薪金才能夠長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