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兵還告訴記者,以往在我國消費電子產品上出現的“標準制定嚴重滯后產品和市場發展”的尷尬狀況,將不會在3D電視產品上出現,未來將出現3D電視標準與產品和市場同步發展的新趨勢。
據了解,自今年3月以來,索尼、三星、松下、夏普等外資企業開始掀起中國市場的3D電視熱潮,并于今年4月份陸續在蘇寧、國美等家電連鎖賣場銷售。據蘇寧電器副總裁范志軍透露,目前北京蘇寧賣場只有海信、三星兩個品牌的3D電視出售,周銷售已經達到了150臺左右。除了上述外資品牌,記者還注意到,包括海信、TCL、長虹、康佳、創維等國內企業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3D電視。
不過,對于市場上出現的眾多3D電視,到底如何判斷其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優劣性,成為當前擺在眾多購買者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張素兵也認為,由于3D電視顛覆了傳統電視的顯像原理和收看方式,產品的性能測評指標也不同于普通的CRT和平板電視。他建議,目前消費者可以通過畫面的動態顯示效果以及左右眼收視效果的一致性等方法進行判斷。此外,3D電視應該選擇大屏幕,越大顯示效果越好。
“雖然從消費需求看,同時兼顧2D和3D的電視將成為下一代電視消費主流,但現階段3D電視在中國市場仍處于市場導入期,片源匱乏等產業鏈配套不健全等問題,會成為制約市場的瓶頸。”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當前熱鬧的3D電視市場表達了不同觀點。
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間,此前盛傳要轉播25場3D世界杯比賽一事,由于受到國家政策、轉播技術、消費群體等多方因素的限制,最終中國球迷無緣3D世界杯的轉播,也給當前熱鬧的3D電視市場潑了“一盆冷水”。
3D電視熱潮背后的市場困惑
一部3D大片《阿凡達》的全球熱映,是否標志著全球市場和消費者對于3D電視已經全面接受并已迫不及待了呢?當前3D電視的技術標準和解決方案,能否讓更多的消費者習慣于長時間收看3D畫面?當前擺在中國市場上3D電視發展的內容、標準等瓶頸何時能得到根本性解決?對于3D顯示技術而言,到底是下一代電視顯示技術的成果,還只是一種階段性的新技術產品?目前,日韓企業力推的3D電視熱銷到底是“提升中國人生活品質”的惠民舉措,還只是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和市場份額”制造的美麗神話。
在這一系列問題沒有得到清晰解答之前,筆者認為,日韓企業就快速地推動3D電視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和普及,帶有非常明確的商業目的和極其隱蔽的戰略陷阱。實際上,面對較普通平板電視貴了50%甚至更多的市場售價,3D電視一旦在中國市場形成規模化的銷量,便會為眾多身陷虧損境地的日本企業提供來自中國的利潤回報。從某種程度上看,3D電視已經成為眾多日韓企業在中國獲得豐厚利益的“利潤奶牛”。但對于3D電視到底能為中國的消費者帶來哪些品質改善和生活享受提升,并非日韓企業關注的重點。由于缺乏廣電部門在下游的3D內容源供應,同時,目前國內帶有3D顯示技術的藍光碟片也非常稀少和昂貴,所以, 中國的消費者還難以享受3D電視帶來的全新生活品質。
近年來,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在全球都獨一無二的巨大市場,日韓企業的許多市場操作手法和產品布局已經從多年前的“理性推動、有序布局、引導教育”的方式,變成了眼下的“快速切入、制造概念、搶占市場”。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競爭,面對企業經營業績和利潤回報的要求,面對中國消費電子同行的快速崛起,一度曾作為中國彩電企業“老師”的日韓企業已經顧不上按照“常理出牌”的邏輯,也完全忽視了外資企業更應該在中國社會中承擔的“維護消費者利益、以消費者利益為導向”的企業責任,出現了“完全以市場和利益為主導”、有悖于跨國企業一貫市場操守和社會責任的手段。
實際上,如果上述日韓企業沒有解決下游的3D內容供給問題,而迫于企業市場目的和經營壓力,急于推動3D電視在市場上的銷售推廣,這不僅不會有助于外資企業搶占中國彩電市場的制高點,反而會身陷“技術概念炒作”的漩渦之中,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指責,也會將中國彩電市場的發展引入歧途。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