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上半年有望發布
我國平板電視能效等級共劃分為三級。其中一級為節能產品目標值,原則上應定在當前市場同類產品的最高水平;二級為節能產品評價等級,其指標設定應高于市場產品平均水平;三級為市場準入等級,指標設定主要用于淘汰市場上高耗能產品。

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數字電視測試實驗室高級工程師阮衛泓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平板電視能效標識將貼在電視機顯示器或產品的外包裝上。”
針對該標準發布和實施的時間,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新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確切時間還說不好,不過從一般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標準將會正式發布,下半年能夠正式實施。”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該標準是我國彩電行業標準中與企業溝通最密切的標準之一。共有TCL、海信、長虹、松下、LG等24家企業參與平板電視能效標準的制定工作,其中,既包括京東方等面板生產商,也包括3M等上游零配件廠商。
因此,各企業在標準發布之前也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據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測試數據顯示,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送測產品中達到1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2臺、等離子電視為1臺;達到2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9臺、等離子電視為6臺;達到3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60臺、等離子電視為13臺,不合格的液晶電視為12臺、等離子電視為2臺。但在目前最新一輪測試中,達到1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5臺、等離子電視為1臺;達到2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17臺、等離子電視為5臺;達到3級能效水平的液晶電視為31臺、等離子電視為3臺,不合格的液晶電視為0臺、等離子電視為0臺。
補貼方式有爭議
“目前,該標準最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收集各企業補貼的相關信息。”張新說,“現在希望各企業上報本企業關于提高能效所產生的生產成本,我們將對上報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以確定最后的補貼額度。”
據了解,平板電視補貼方式初步采用空調節能惠民工程的補貼方式,即按照能效等級和產品規格進行劃分。如一級能效32英寸液晶電視每臺補貼300元、42英寸液晶電視每臺補貼450元、52英寸液晶電視每臺補貼600元,二級能效32英寸液晶電視每臺補貼200元、42英寸液晶電視每臺補貼350元、52英寸液晶電視每臺補貼500元。
張新表示,各企業在上報成本的時候需注意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注意等級的劃分,比如企業生產的產品從3級能效上升至2級能效所需的成本是多少,從2級能效上升至1級能效所需的成本是多少;另一方面,需注意生產成本的類別,如更換節能電源所需的成本、更換面板所需的成本、更換芯片所需的成本、研發相關技術的成本等。
不過記者發現,企業對目前補貼方式的態度各有不同。
京東方研究所工程師李文兵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補貼政策的出臺不僅有利于企業進一步降低成本,而且給企業節能技術的后續研發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如果面板廠商獲得成本優勢的話,那么整機廠商在此基礎上將獲得更大的成本優勢。”
對此,一位整機廠商相關負責人卻并不贊同,他說:“市場競爭壓力很大,標準頒布后,自己的產品若達不到1級,將不被消費者所認可。然而如果要想讓自己產品全部達到1級能效而且不增加成本,企業勢必要刪除一些產品附加功能,比如互聯網功能等,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從2008年的4500萬臺,到2009年的6780萬臺,再到2010年預計的8000萬臺,我國平板電視產量的增長速度可以用“飛”來形容。而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國家廣播電視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程師們也在與時間進行著“賽跑”。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從2007年5月啟動,于上月公示期滿,目前只需等待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
據了解,2009年5月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正式啟動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平板電視被列入該工程十大類產品,但由于平板電視的能效標準沒有出臺,平板電視補貼計劃一直沒有實施。《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將填補我國在平板電視能源性能測試方法、評價參數和評價方法上的空白,引導我國彩電制造業開發先進節能技術,走節能減排之路。
(來源: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