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名用戶購買話費未獲充值;網站稱何時追回損失沒把握
團購作為去年以來最火的互聯網服務,因其廉價、方便和病毒式傳播的營銷方式,獲得了飛速發展。但是,由于這一行業門檻極低,熱錢泛濫,所銷售的商品或服務又大多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引起了消費者的密集投訴。因此我們策劃了“團購維權”系列報道,從具體案例切入,展示團購中常見的陷阱、瑕疵和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消費指南,希望能幫助廣大讀者認清團購,用好團購。
上千名用戶在科迪團購購買了價值200元的移動手機話費,團購價格為145元,而目前只獲得了100元話費,剩余100元話費卻出現了“難產”。目前,工商部門已經介入此事,并將在話費團購項目處理結束之后對科迪團購下達處罰意見。
網站自稱在“補救”
消費者郭先生告訴記者,今年4月5日,他在科迪團購購買了價值200元的移動手機話費,團購價格為145元。團購成功后的訂單詳情中顯示,網站將于5月和6月各向消費者的手機中充值100元。6月1日,郭先生通過移動的客服電話查詢充值記錄,發現5月份除了記者自己的充值以外,沒有收到任何其他充值。郭先生再次登錄科迪團購網站,發現該網站自5月13日起在網站上發布了公告。
公告稱該網站推出的話費團購活動系與國內一個較大的空中充值平臺合作,首次合作效果很好。但五一假期后他們被告知,該充值平臺卡量太緊,給不了多少卡。科迪團購遂從淘寶購買充值服務為團購客戶充值。
5月18日,該網站發布第二篇公告“補救工作進度”,稱約有1200個號碼還未充值;其他號碼均已通過淘寶首頁充值平臺進行充值,均已成功付款。對于其他一些類型的話費團購,網站會將購物款直接返還到用戶的支付寶或銀行賬戶中。6月2日,該公司網站發布第三篇公告,但此篇公告并未透露還有多少團購用戶沒有獲得話費充值、退款成功的消費者又有多少。
昨日,該網站首頁掛出“話費團購未充值到賬及未及時退款用戶的解決方案”。方案中稱,科迪團購將在即日起至6月底統一統計所有未能充值到賬及未及時退款用戶,并自7月1日至10日統一處理。同時,上級工商部門已經介入此事,并將在話費團購項目處理結束之后對科迪團購下達處罰意見。
在隨后的自述過程中,該團購公司表示“在用盡全力追討受損失的話費充值金額,但說白了,能不能要得回來,什么時候能要回來,我們自己也沒有把握”。
用戶無法聯絡網站
郭先生表示,在發現話費未能及時到賬后,他即開始撥打科迪網站上提供的400電話,但在公布的工作時間范圍以內,始終無法接通。后來,網站掛出通知稱由于被競爭對手騷擾,請用戶直接采用郵件聯系。郭先生發送詢問郵件后22小時,網站發來回復,內容與最后一次公告完全一致。
由于網站曾表示已經為部分用戶辦理了退款,郭先生查看自己購物時使用的支付寶賬號,仍然沒有看到退款記錄。
記者在查看該網站的用戶論壇時,發現自4月開始,已經陸續有用戶開始投訴話費充值不到位。當時科迪方面的回復是,網站遭受惡意攻擊,所以將在當月15日后開始充值。但該網站的論壇留言截止到4月12日,此后就再沒有一條用戶發言。記者試著發送了一條留言,也沒有任何顯示。
■ 建議
團購前先了解網站背景
有團購業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團購網站貨不對板或無法發貨的現象較為普遍。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網站本身進貨把關不嚴,導致用戶團購后產生質量問題;另一種是商家發現團購人數過多,超出原本的優惠預算,因此不予履約。
針對郭先生的遭遇,該專家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在團購之前,應多方了解團購網站的資質和實力,挑選資金充裕、服務承諾完善、成功組織過大型團購的網站;通過撥打網站服務電話與客服人員進行交流,查看工商注冊資料或搜索網站此前的新聞報道等方式,對網站背景有清晰了解。
其次,對于團購的商品本身,不要輕易相信網站的文案和描述,而要實際搜索該商品的屬性和口碑。
第三,對自己在團購網站上留下的郵箱要經常查看,保留好交易記錄、與網站的往來等記錄,萬一發生糾紛,能夠及時拿出翔實的證據。
■觀點
團購是龐氏騙局嗎?
團購這一模式的始創者Groupon最近也遭到了質疑。這種質疑不是針對它的具體服務,而是指向更本質的商業模式。美國投資者喬斯·費拉雷撰文指出,Groupon本質上就是一場“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國內歷次對傳銷的打擊而漸漸為民眾所熟知。龐氏騙局的簡單概括就是“承諾高回報以吸引投資,再用吸引來的投資作為回報償付最開始投資者”。據費拉雷分析,Groupon的團購模式與此類似,也是靠與商家合作促銷活動后獲得大量賬面收入,再以此獲得高估值融資,招聘大量銷售人員,在其他各個城市重復這一模式。
費拉雷認為,Groupon也有相似的弱點,即“不會永遠有那么多的商家可以打折促銷”。
眾所周知,團購的模式與其說是電子商務,不如說是電子營銷。商家以2折、3折的價格出售商品,在大多數行業是無法賺錢的。但由于團購網站的高人氣,商家可以把團購商品的虧損支出算作廣告費或營銷費。
但是,很多Groupon的早期商家客戶發現,由團購網站帶來的大量顧客會很迅速地消失,因為這些顧客無法從商家持續獲得2折左右的優惠商品。
費拉雷因此分析稱,Groupon的成功建立在傷害本地商家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這不難理解:它的規模可能會像某個壟斷電視臺一樣大到“大家不得不使用”的程度,商家必須找它合作打折銷售,以維持知名度和營銷活動。但是,Groupon的高估值,它必須提供與互聯網新貴相稱的增長速度(通常這個速度在100%以上),但由于上述“商家回頭客”的虛假繁榮,它無法一直維持這個增速,總有一天,龐氏騙局的泡沫會破滅。
費拉雷的分析十分犀利,但也引起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業內人士認為,Groupon所代表的團購模式,其實就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高人氣營銷手段。隨著互聯網廣告價值的不斷增加,Groupon能夠逐漸減少虧損并最終達成盈利。
盡管如此,團購這一模式畢竟從根本上遭到了自出生以來最大的質疑。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陽淼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