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繼續撐下去了!11月3日,有86年歷史的好萊塢影視公司米高梅宣告破產。其申請“破產保護”的文件顯示,米高梅背負的40億美元的債務將轉化成新公司95%的股份,望遠鏡娛樂公司則獲得約5%的原始股。三天后,該破產保護申請正式獲得法院的批準。
“老獅子”積重難返,轟然倒下本是意料當中。但讓中國媒體尤為亢奮的是,“有中國公司有意購買新公司的部分股份,美國凱壽律師事務所目前正在張羅這件事情。”中影集團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語驚四座。
隨后,關于米高梅中國買家的種種可能開始被人們挖掘。中影集團、華誼兄弟、保利博納、廣東省電影公司等等,看似有可能的企業都對媒體聲明是“不可能的”。反倒是,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曾在多種場合談及其2003年拜訪過米高梅的情形。“走出去,在國際市場進行收購,對中國電影企業也是一種選擇。”任仲倫沒有直接承認參股米高梅,也沒有一口否認。
入股米高梅是炒作?
大家都在猜,究竟是誰在謀劃接盤米高梅?
第一種可能是掌握進口影片發行權的中影集團。但是,中影集團發言人蔣德福很快跳出來表態,“我們并不了解此事。中影集團致力于做大做強民族電影,最大限度地制作、發行、放映國產影片。中影集團沒有計劃,也不參與媒體關注的關于購買米高梅公司股份的事情。”
旋即,市場有人放風:出資收購美高梅部分業務的中國公司就是保利博納,此舉有助于保利博納投資海外電影并將其引入國內。據悉,保利博納已經獲得了美國紐交所主板上市的資格,第二種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也更吸引眼球。但保利博納總裁于冬不無揶揄地說,“這個應該去問王中軍吧。”
王中軍是華誼兄弟的董事長,他雖然沒有站出來回應,但華誼兄弟的董秘胡明已經說了,華誼不會購買米高梅的股份。
既然看似有可能完成交易的中國電影公司都聲明“不會染指收購”,著名影評人士列孚干脆對南都記者斷言,“米高梅最值錢的就是片庫、版權,但中國至今都沒有出臺《電影法》,中美電影根本不可能進行產業鏈融合,并購一說純粹是炒作。”
國資電影集團是潛在買家?
看來,話題要回歸到最早透露“中國公司輸血米高梅”消息的周鐵東身上。周鐵東是中影集團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他稱,4日中午就在洛杉磯米高梅電影公司大樓旁的一家餐館內,與美國凱壽律師事務所的老板討論米高梅破產案件。而凱壽律師事務所目前正在張羅“中國公司入股米高梅新公司”一事。
消息是真是假?記者還來不及仔細考證。很快,又有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內部員工對外透露,該公司正聯合內地某國資電影公司,有意購買米高梅股權,日前剛完成《關于收購米高梅的報告》。涉及商業秘密,上述消息人士同樣不肯透露中方交易主角。
國資電影集團的背景,加上香港上市公司的合作關系,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與星美國際(港股:00198)結成戰略同盟的廣東省電影公司。
不過,廣東省電影公司的總經理趙軍明確告訴南都記者,“市場誘惑太多,省電影公司顧不上深入了解米高梅,沒有可能參與收購。但是,中國目前流動性資本極為充裕,實力雄厚的中資企業大有人在。若成功實現交易,省電影公司愿意代理‘中國米高梅’的全球發行。”
傳上影集團最有意愿接盤
至此,神秘中資買家的身份特征已逐漸明晰:國資電影公司背景,對米高梅了解深入,旨在接軌國際影業的產業鏈運作。
幾個條件疊加在一起,一個眾口一詞的結論呼之欲出———上影集團最有可能接盤。
據悉,上影集團已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重點培養和支持對象。在此之前,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曾在多種場合,談及其03年到美國拜訪過米高梅的情形:“當時我看了米高梅01年的財務報表,其中有一項叫作音像版權的收益,也就是他們原聲音樂、主題曲等C D的版權收入,當時我看了就很驚訝,光那一項就有0 .97億美金。那一年,中國全年的票房收入是8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光這一項,它的收入就跟中國當時全年的票房一般。”
翻閱米高梅公司2001年的財務報表,任仲倫還發現,其新片的收入當時是1.7億美金,但版權收入(對方叫片庫經營)中,收入是5 .4億美金。米高梅的財務總監在片庫經營四個黑體字后面寫了一句話:“片庫經營是規避公司本年度財務風險的‘安全閥’。”———這次“取經”直接影響了后來上影集團的改革。
當然,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上,任仲倫不會直接承認參股米高梅,僅表示,“走出去,在國際市場進行收購,對中國電影企業也是一種選擇。”但是,也沒有一口否認。而且,任仲倫還對媒體透露,自己剛從美國回來,與美國東部一些電影院進行接觸,準備投資收購,“價格正在洽談中”。
采寫:南都記者 肖昕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