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召開的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中關村“1+6”政策和規劃綱要動員大會上(以下簡稱“動員大會”),財政部、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公布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研項目經費管理、 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3項針對中關村企業先行先試的新政策。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試點的意見》,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衛生部分別與北京市政府建立部市會商機制,確定一批聯合支持的新立項項目,并在這些項目中進行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試點。在總結科技重大專項列支間接費用經驗的基礎上,對試點項目中相關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開展間接費用補償機制、科研項目經費分階段撥付、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增加科研單位經費使用自主權的試點。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行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一次性處置單位評估價值或批量評估價值80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科技成果,由中央級事業單位自主處置,報財政部備案。
另外一個即將對外公布的政策是在中關村示范區實施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收益權改革試點。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轉讓)收入,擬將部分收益留給科研單位,納入單位預算管理。
此外,財政部和科技部有關負責人透露了即將在中關村示范區實施的試點政策。其中一個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試點政策。關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試點工作有關辦法也即將出臺,針對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必須要具有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試點政策對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范圍進行了擴充,打破了企業必須成立一年以上才有資格申請認定的標準,注冊滿半年不足一年的企業也可以申請認定。
受益面最廣的政策
3000家中小企業將直接受益
通過調整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扶持中關村初創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都將有著重要意義。
動員大會上,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科技部針對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的試點政策。對于在中關村注冊的企業,能夠入選高新技術企業,將享受到稅收、金融、人才等一些列的優惠政策。
財政部和科技部有關負責人透露了即將在中關村示范區實施的試點政策。其中,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政策顯示:“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范疇新增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國家農作物品種、國防專利、技術秘密等五項內容,對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研發費用占比達到10%的企業,允許以企業秘密作為知識產權申報。”
根據現行規定,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必須要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知識產權主要是指技術專利、標準。由于技術專利、標準從研發到成果申報是個漫長過程,要求絕對地拿出成果才能被認定,企業可能很難堅持那么久。另外,有不少企業的藥物配方、食品配方并沒有申報專利和標準。
新規允許符合條件的研發企業以技術秘密視同擁有知識產權申報,打破了現行需要取得專利或標準才能申請認定的規定。今后還將出臺企業秘密認定細則。
據了解,為支持中關村大量創新創業中小企業的發展,認定辦法打破了以往企業必須注冊一年以上才有申請的標準。對注冊滿半年不足一年,研發費用總額占成本費用20%以上的企業,可以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認定工作專家組只對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平、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能力進行了評價,取消了對企業科技研發水平、科技企業成長性的評價。
“單是這項政策,估計就有超過3000家中關村中小企業直接受益。”科技部負責人表示,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曾會同北京市,對完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措施進行了深入調研。三部門調研后一致認同,中關村初創科技型企業聚集度高、研發投入高、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強,通過調整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扶持這類企業快速發展,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都將有著重要意義。
最有戰略眼光的政策
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產業化開始“破冰”
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改革將使中關村率先成為全國的“試驗場”,對未來進一步激活我國大批事業單位閑置資源有著戰略性的意義。
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一直是制約我國科技資源難以產業化的“老大難”問題。由于政策不暢,許多閑置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先進專利“無人敢問”。
財政部最新發布的《關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行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財教【2011】18號),將使中關村率先成為全國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改革的“試驗場”,對未來進一步激活我國大批事業單位閑置資源有著戰略性的意義。
《通知》明確了中央級事業單位對科技成果處置的范疇,是指“中央級事業單位對其擁有的科技成果進行產權轉讓或注銷產權的行為,包括無償劃轉、對外捐贈、出售、轉讓等”。《通知》提出,對一次性處置單位評估價值或批量評估價值80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科技成果,由中央級事業單位自主處置,報財政部備案;800萬元人民幣以上(含)的,仍按現有規定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審批。
財政部負責人表示,目前現行的制度規定,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轉讓)收入,扣除獎勵資金后,作為非稅收入全部上繳中央國庫。新政策則提出,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轉讓)收入,扣除獎勵資金后,將部分收益留給科研單位,納入單位預算管理。同時,為更好地調動中關村示范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經認真研究并報國務院領導原則審批,提出了將部分收益留給科研單位的方案,目前相關方案正在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意見,爭取盡快出臺。
最具人性關懷的政策
給科研項目組更多的資金支配空間
改變以往我國大部分科研經費撥付方式導致的科研項目承擔單位重立項、輕產出,和一次性撥付可能導致的資金大量結余等問題。
當天,財政部發布了最新出臺的《關于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試點的意見》(財教【2011】20號)。《意見》明確了試點的范圍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衛生部分別與北京市政府確定的聯合支持的新立項項目中,進行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試點。
《意見》要求,對試點項目中相關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實行間接費用補償機制。在試點項目中開展科研經費分階段撥付、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增加科研單位經費使用自主權的試點。
據了解,我國現行制度對科技經費支出預算方面安排過細,要提前明確資金,而且科研單位對于經費使用缺少自主權,“買醬油的錢就不能買醋”,現行的政策僵硬、死板,無形中束縛了科研生產力。新政策則將增加科研單位經費使用自主權,在一定范圍內放開了科研單位對經費的使用權。這在實際工作中,為科研組帶來了許多便捷之處,彰顯了人性化關懷。
科研經費分階段撥付和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就是要通過“先科研后拿錢”方式,促使科研機構圍繞目標任務,全身心地投入科研。改變以往我國大部分科研經費采取先項目申報、獲批后一次性撥付由此導致的科研項目承擔單位重立項、輕產出,和一次性撥付可能導致的資金大量結余等問題。科研經費部市會商機制,則把科研項目交給中關村企業來主導,以此調動中關村企業參與國家科技項目的積極性。
財政部負責人表示,除了以上最新政策,去年開始,“研發經費加計扣除,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繳納”等一批先行先試政策已開始在中關村實施。“考慮到示范區企業為員工教育培訓要求較高的實際情況,將示范區內科技創新、創業企業發生的稅前扣除限額由工資限額的2.5%提高到8%;對科技創新企業給技術人員的獎勵,實行在5年內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優惠。同時,財政部、科技部聯合推出的《中關村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的示范》,相比以往的自主創新經營分配制度,新辦法適當降低了實施股權激勵的門檻條件,細化了實施方案的有關細則,以及審批和后續管理操作內容,打破了限制高校和院所科技人員實施股權激勵的瓶頸,為中關村科技創新型企業注入了新活力。”
聲音
“部市會商”制度推動規劃綱要落實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張燕友
中關村創新平臺的建設,重點是在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方面加大力度。
今年,北京市發改委將落實好國務院批復的6項政策,尤其在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科研經費等方面。
同時,北京市發改委還會加大對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的力度。進一步支持企業科技研發產業化,通過政府采購、重大項目等市場需求的角度,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從需求上加大科技成果產業化。
北京市發改委在中關村規劃綱要中起到的作用體現在統籌協調。在落實中關村規劃綱要方面,近期市發改委將制定一份“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具體實施意見。一方面加強宣傳,使中關村廣大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了解規劃綱要,另一方面,進一步推動規劃綱要的落實,充分發揮中央各個部委的作用。此外,市發改委將會和相關部委建立部市會商的機制,圍繞規劃綱要的重點任務、項目,進行部市對接,通過中央和北京市來共同給予支持。
科技成果處置權對我們是大突破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胡和平
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是對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研究機構,解決激勵創新和促進成果轉化問題的一個大突破。
北京市一直是本校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的首選之地。這次國務院同意中關村“1+6”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系列先行先試改革的實施,必將為清華大學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清華大學將根據北京市“十二五”規劃和中關村戰略產業策源地定位,積極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探索建立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完善政、產、學、研、用的創新模式,整合學校科技資源,發揮高端創新人才聚集的特點,集中力量攻克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建立研發和成果轉化集中平臺,力爭在信息、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公共安全等幾個較有優勢學科領域的關鍵技術和產業化上形成突破。
“1+6”政策不弱于美國對硅谷企業的支持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柳傳志
我們國家對科技創新、高科技產業化的認識,至少不止20年。
然而只能喊不能做的原因就是政府部門多。高科技產業化是虛擬的東西,由若干部委領導,雖然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做出具體的政策細則時卻相當困難。
我認為,支持創新的政策,沒有大方向、沒有具體的落實細則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當年如果沒有北京市委抓的三個儀式,用會議紀要來代替具體政策條款,解決了聯想股權的問題,聯想絕對不會有今天。如果后來,能把紀要變成政策細則,進一步落實,那北京就一定不止一個聯想。
今天,中關村終于有了“1+6”政策。破冰之旅開始了。可謂高瞻遠矚、功在千秋。
政策細則的實施制定,將使很多企業像聯想一樣受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提高職工教育經費列支比例等政策,將切實有助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員工素質,從根本上幫助企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應對創新帶來的挑戰。
我幾天前才從硅谷回到北京。中關村的“1+6”政策絕不弱于美國對硅谷、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問題是,我們還有別的差距,有的好解決、有的難解決,但是如果我們一步步堅定不移朝前走,問題都是能解決的。
堅冰已經被打破,破冰之旅是大勢所趨,中關村不僅為中國樹起旗幟,而且一定會為世界樹起旗幟。
“1+6”政策煥發了央企活力
中國普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徐名文
作為中關村首批“十百千工程”重點培育的500億元級別的企業,受到了中關村政策的實惠。
去年12月,中國普天與北京市政府進一步深化合作,投資建設中關村科學城三網融合創新園、寬帶集群創新園兩個項目,在永豐產業基地開發建設新能源電動車開發基地,積極推動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當前,我們正在加快新能源電動汽車研發和運營中心,積極推動北京市新能源電動車運用和產業發展。
可以說,“1+6”先行先試政策,為企業進一步創新發展注入了極大的動力和活力。中國普天要抓住這次科技項目經費管理體制改革,牽頭組建產業聯盟,聯合高校院所共同攻克核心技術,積極參與重點項目。
我相信,在“1+6”政策的推廣下,中國普天可以更好地發揮和應用產業基礎優勢,推進高端人才和產業優化升級,將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并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搭建創新成果轉化平臺。
“1+6”政策將發揮中央企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為中關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發揮先導和示范作用。(張曉東/文)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