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區魯谷社區一家小店里,記者提出不用身份證買卡,店主一下拿出十幾張手機卡。當被問及實名制對銷售有何影響,這位姓陳的店主答道:“運營商的分銷員還在送貨,生意不受什么影響。”
終端零售如此,批發代理又如何呢?記者聯系到一位長期給石景山區商鋪送手機卡、自稱北京移動西區分公司分銷員的馬女士,她說:“除了全球通的卡需用身份證辦理入網,其他的一概不需要身份證。公司有辦法給新入網的卡辦理相關手續。”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通過網絡平臺交易的手機卡同樣游離在實名登記之外。以某知名網絡零售商圈為例,每天有40萬件左右手機卡在出售,除極個別商家在網店首頁注明“實名購卡”之外,多數商家都表示不用實名登記,直接“拍下”即可。
手機實名制為何難避免一些環節的“軟執行”?
采訪中記者發現,利益驅動是阻礙手機實名制推進的主因,部分運營商和代理商擔心入網門檻提高后造成客戶流失。買家的需求、賣家的利潤、管理的漏洞共同構成“非實名”存在的土壤。
據了解,目前電信運營商放號有三種方式:自建營業廳、合作營業廳和代理點,實施實名制的主要難題是如何規范下游代理點。一些代理點往往以不具備身份證復印和辨別身份證真偽為托詞,與監管部門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
那么這些代理點是怎樣從運營商處拿到卡的呢?據了解,在運營商的放號平臺中,一般一張身份證可以辦理多張卡,這些號碼出售時不用客戶重新登記。浙江一位運營商對記者說:“批發商拿著身份證來辦理,我們沒有理由不給他辦。”
一些運營商將大量預交費手機卡在9月1日前就“囤”起來,進行暫時停機等方法變通處理,再慢慢出售這些“睡眠卡”,賣出之后再做開通;另外一個辦法是將9月1日以后賣出的非實名登記手機卡入網時間變更到9月1日以前。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徐玉表示,落實手機實名制最大的問題是對違規行為的處罰缺乏法律依據。如此一來,推行手機實名制就會遇到多重阻力,或者變成政府部門的“一廂情愿”,單靠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內部約束,難以勝任。
此外,電信專家陳金橋建議,啟動全環節監控程序,包括登記、存儲、傳輸、回訪等,通過建立責任人監督制,加強業務管理,并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