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松下與夏普發布的財報來看,其業績呈回暖跡象,松下恢復盈利,夏普虧損亦收窄。眾所周知,曾將讓日本引以為豪的家電產業在2012財年并不樂觀,關廠、裁員、虧損等字眼始終伴隨著松下、夏普、索尼、東芝等讓人們耳熟能詳的大品牌。盡管這些企業在2012年10月至12月第三財季的經營上有所起色,甚至出現了季度性的扭虧為盈,不過,這似乎并非企業運營的明顯好轉。夏普的主要產品液晶電視第三財季銷售仍大幅下滑。索尼盡管虧損額收窄,但仍落得了公司連續第八個季度的凈虧損。而東芝的家電業務第三財季仍虧損13億日元,數碼產品更虧損124億日元。
日系家電的種種跡象帶來了新一輪的業內探討。有人認為日系家電即將迎來又一個春天,也有人說這是最后的回光返照。但筆者認為,日本家電企業業績回暖的前提須是經濟回暖,否則,僅依據企業本身的造血能力,日本家電企業想要東山再起怕是無力回天。
從產業前景來看,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尋找到合適的土壤。產業轉移曾是歐美家電企業早年尋找土壤的必由之路,從日本到中韓再到東南亞,以成本為導向,不斷尋找更適合更廉價的生產基地。縱觀世界家電,從興起到發展前前后后歷經100多年,由最初的歐美國家到日本再到中韓,家電行業基本上劃分為五個系別,美國系、歐洲系、日本系、韓國系、中國系。而今,日系家電的慘敗,中韓的崛起,東南亞地區的發展,都表明日本土壤早已不適合家電企業的生態發展。日本家電企業欲重振雄風,怕是難上加難。
從競爭環境來看,日本家電與韓國家電相較而言,前者不管是松下、索尼、東芝,還是夏普、三洋、日立等家電品牌,就像一個松開的五指,多而散,細而無力;韓國的家電品牌,像三星與LG,就像一個緊握著雙手的拳頭,鏗鏘有力,由韓國舉全國之力進行打造。與中國家電相比,日本家電缺少的是“陣地”優勢:中國家電背靠本土的巨大市場,又依附著適合發展家電的土壤,顯得日系家電毫無優勢。況且日企仍舊堅守“硬件”,而沒有在“IT化”等軟件實力方面著力,加上自身造血能力仍未恢復,因此更無優勢可言。
如今,日本在硬件技術上的優勢在當前的產業環境下已不再是優勢,而其又不擅長軟件。在這種局面下,日本家電企圖通過壓縮費用、削減成本、資產出售、提高資產利用率等方式來扭轉乾坤是不可能的。日本本土環境也是制約日本家電發展的主要因素。人口老齡化問題一直困擾著日本,同時,也困擾著日本家電企業。相對缺乏的青年勞動力增加了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也降低了企業的創新力。而科技是企業發展的血液,沒有新血液的輸入,企業就很難在與時俱進的產業洪流中站穩腳跟。盡管日本家電在彩電方面長期保持優勢,但在白電方面卻是一片空白,長此以往,這種單腿走路的產業模式弊端就會慢慢顯現出來。
我們知道,企業的發展要國家大環境的背景作為依托。作為一個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資源的枯竭也是日本的難言之痛。日本是個高負債國家,政府給予企業的支持有心無力。沒有了政策的支持,自身造血能力又不具備,日系家電企業回暖或許只是曇花一現。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