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對產業結構的引導效應正逐漸顯現:消費者對節能產品的關注度在逐步上升,各彩電廠商對節能產品的研發和推廣也加大了布局力度。平板電視行業和彩電制造企業對于政策影響的認識已回歸理性,不再單純依賴于政策刺激銷量,而是著力于如何利用好新政助力產業發展和產品轉型。
家電消費新概念
去年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推廣期限暫定一年。2012年6月1日起,家電行業全面啟動“節能補貼”的新政策,政策期限定為一年,空調、平板電視、冰洗衣機和熱水器五類節能家電產品加入了補貼陣營。各產品由于耗電量不同,所以享受的補貼金額也各有所不同。
不過,隨著節能補貼中標產品種類增多,再加上商家推廣力度加大,消費者對節能產品逐漸接受,節能家電銷售一路上揚。 “從近期銷量來看,節能家電將是市場‘新寵兒’,完全能填補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退出后的真空。 ”據行業相關人員了解,節能補貼政策雖然沒有家電以舊換新的反響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購買家電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步發生轉變,低碳、節能、環保成為消費者選購家電產品時首先要考慮的,而且“節能補貼”手續比較簡便,受到了市民的歡迎。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指出,節能補貼細則對補貼內容以及領取程序都做出了詳細規定,而產品推廣目錄則進一步明確了節能產品的范圍,這也標志著節能電視推廣工作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未來消費者在選購節能產品時將有章可循。
新政落點是節能
節能家電補貼政策即將接近尾聲,但此政策還是比較被看好的,從而引發了“政策能否得以延續”的討論。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十二五”擴大內需國家戰略實施,政府促銷費政策紅利將持續發放,節能家電補貼政策與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帶來的政策空白實現了有效銜接,而且面向全體市場,產品面廣,型號多,與政府、消費者、企業三方需求相符,促進了新一輪的電器銷售,同時,節能環保應該是政府的長期戰略,為了應對家電下鄉政策帶來的后續沖擊,平穩經歷過渡期,專家建議要保持政策的連貫性。
目前有消息透露,為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將陸續制定配套的促進消費新政,新政可能與節能相關,仍將涉及家電領域,覆蓋面或超過此前家電以舊換新和節能補貼。這樣證明了節能產品是以后各大行業發展的重頭戲,也成為家電政策補貼力度的唯一重要因素。
據悉,財政部發布了《關于簡化節能家電高效電機補貼兌付信息管理及加強高效節能工業產品組織實施等工作的通知》,通知進一步簡單化了補貼程序,將推動節能家電補貼政策更好的落地,如此大好形勢,有望延續氣味就越來越濃了。不過,也有不少人否認此說法,其認為過度促銷會讓消費者產生疲勞感,有可能會對消費力產生破壞作用,僅靠補貼政策拉動消費并非長久之計。也有人認為,不論是節能家電補貼還是家電下鄉,都是局限性的一種消費補助扶持,卻忽略了整個家電生態鏈的支持。所謂的綠色消費不應該單從產品考慮,還要注重產業原材零部件等方面的綠色環保,回收再利用等功效。我國刺激消費政策的一大缺陷就在于其補助并不是綜合性的,刺激政策的引導和鼓勵的落腳點僅局限在產品終端上,這樣的政策對全行業發展價值不大。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用財政補貼來促進消費一定不會是常態化的政策,未來家電產業的扶持政策將更多地體現在對整條產業鏈上的全方位覆蓋,激發出企業在產品結構調整上的內生主動性。
模式改變迫在眉睫
從長遠角度來判斷,節能新政的出臺很可能成為家電行業發展的一大拐點,綜合實力強的家電企業將成為新的市場發展主導者。過去幾年政策利好所帶來的銷售狂飆猛進,一度讓各家電企業把精力集中在擴大產能上,而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他們不得不轉變思路,將注重點由量轉移到品質上,花更大力氣在技術創新、建立競爭力和渠道布局等方面。以電視行業為例,諸如長虹、TCL等企業已經在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單純的比拼價格、產品已是昨日黃花,現在廠商們還要比拼能效、軟件、內容和智能功能應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家電廠商紛紛走上轉型之路以應對困境,從以往的追求規模增長,轉變為價值的增長和消費需求的關注,按照市場需求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政策紅利曾被視為救市的強心劑,但若單純依賴政策刺激消費,而忽視了行業發展深層次的需求,無異于飲鳩止渴。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指出:行業要發展,真正依靠的是產業的提升,而不是行政手段扶持,企業應該通過自身商業模式的變革,從差異化、服務、渠道入手進行自救,提升自身真正的實力才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