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核心:工信部近日聯合國家工商總局發出《關于進一步整治手機“吸費”問題的通知》指出,目前未獲得進網許可證的非法手機“吸費”現象比較嚴重,將掀起一輪嚴打風暴。
手機吸費問題一直是困擾國家監管部門、運營商及手機用戶的大問題。一方面,國家相關監管部門為保障手機用戶的利益,屢下猛藥,試圖將“吸費”問題斬草除根,另一方面一些手機增值服務提供商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在政策面前玩起了易容術、游擊戰,從最初的移動小秘書,到如今的各種股市行情、氣象預報,經常身披各種外衣,企圖混淆監管部門和手機用戶的視聽,暗中吸金。而廣大手機用戶在這個經濟鏈條中只能扮演羊的角色,面對被悄悄吸走的人民幣,除了自咽苦水別無他法。
近日有網友向記者反映,前不久他無意中打開了手機菜單中的“業務查詢”,結果手機馬上接到一條信息,回復信息后讓他后悔不已,“個股行情,包月計費”、“交通助理,2元包月”、“訂購氣象,3元一月”,長長的一串,更讓他擔心的是,如果退訂,要按指定程序連續回復短信,不回復短信就視為默認開通了。如今,這種手機內置的定制軟件在手機程序中早已司空見慣,不少消費者只要稍不注意就會誤入圈套,莫名地被吸走金額不等地話費。
在國家多部門共同聯手整治吸費手機的情況下,吸費陷阱仍然肆意橫行,究其原因,無外乎是手機廠商與增值服務提供商的利益鏈條在作怪。目前這種現象在山寨手機中更為多見,不少山寨機內置的軟件五花八門,例如一般的短信項目中娛樂快報、笑話精選等欄目;在多媒體項目中,有MP3鈴聲下載、待機圖片下載等;在工具箱欄目中,有在線地圖、黃頁、股票在線交易、號碼歸屬地查詢等,讓人防不勝防。山寨手機本身利潤菲薄,在利益驅動下,一些廠家與增值服務提供商聯手,在手機生產時就把增值服務提供商的軟件內置到手機中,這就相當于在手機中埋下了一個個收費陷阱。
據悉,此次
《通知》對手機內置軟件提出了新要求。手機生產商在申請進網許可時要提交芯片商、軟件開發商及 軟件版本等信息備查。工信部將對手機內置信息進行抽查,發現問題的企業將嚴肅處理。
自去年以來,手機“吸費”的問題突出,不法分子通過手機的內置軟件,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讓手機自動點播或訂制服務,或者在用戶正常操作其它業務時,手機觸發點播或訂制服務,或者用戶點擊訂制類服務后,未經二次確認即扣除相關費用,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記者了解到,針對這些情況,中國移動近日在業界首次推出增值業務扣費主動提醒,保證手機用戶在知情的情況下,自主選擇是否訂制業務。
“本文為家電中國網原創稿件,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