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夢想著這樣改造人們的生活:一起床,拿起小米手機連上小米路由刷微信;邊吃早餐,邊在小米電視看新聞;路上戴著小米耳機聽歌看美劇,用小米手環記錄運動量;到家前,小米空氣凈化器遠程啟動……
有人稱這家成立僅5年的中國創業公司為“帝國”,雖然從做手機開始,但它的觸角已無處不在,且勢不可擋,甚至進入了包括移動醫療、互聯網金融以及租車服務等新興行業。它已經形成一個生態圈,其中所有的產品都基于小米手機來連接。極速的擴張也映襯了創始人雷軍的“野心”:用手機,解決人們對互聯網的所有需求。
喜愛科幻的他還曾對媒體說過:“將來有一天,人類會和手機結婚的。”
奇跡
小米手機的成長也充滿科幻色彩。
2010年,蘋果和三星手機正風行中國,人們徹夜排隊等待購買iPhone 4。那一年,小米公司成立,估值2.5億美元。
而到2014年年底,小米的估值已達450億美元,增長近180倍,超過全球任何一家未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
同年,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也超過了華為和聯想,成為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還曾一度緊隨三星和蘋果,排名全球第三。雷軍的笑臉不停地出現在《時代周刊》、《財富》等雜志的封面上。
有人為小米鼓掌,稱贊它不到2000元的國產智能手機,總能做得和三星、蘋果手機一樣“功能強大”;同時,也有人指責小米是打價格戰的“行業破壞者”,把它比作一臺“轟然前進的挖土機”,“一個接一個地推倒行業再重新洗牌”。
這些質疑并未影響后來者對它的追隨。不斷有小米模式的模仿者涌入手機行業,爭相將產品與小米手機做對比。小米產品“貨真價實”的特點也影響到了其他行業,大批創業者都以做行業內的“小米”為目標。
雷軍認為小米有今天的成績是借助了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東風”。在2012年,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中國第一大上網終端。截止到2015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6.68億,而手機網民的規模已經達到5.94億,人們越來越習慣用手機上網,而這一趨勢越來越契合他“手機取代電腦”的斷言。
2011年12月,第一款小米手機網絡開售,5分鐘內30萬臺售罄,這種“搶購”的場景幾乎在每一次的新產品發售都會重復,并且不斷刷新紀錄。
“搶小米”的景象從中國延續到印度、巴西、東南亞等地。2014年7月進軍印度時,小米就在短時間內獲得印度市場1.5%的市場份額。雷軍曾表示,兩年之內小米要成為印度最大的手機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小米的成功在于它熟諳發展中國家市場:人口多,潛力大,對價格敏感。小米“價格低、產量大”的特點,讓它可以迅速獲得中低端市場的青睞。
“性價比是小米的DNA?!毙∶拙W副總裁魏來說。
質疑
在中國,小米已被它的千萬用戶奉為最能代表“中國制造”的新偶像之一。而外媒也屢屢把這家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稱為是“亞洲的中堅力量”。
但是,征戰國際市場對于這個民營手機品牌來說并不容易。
2013年,小米就被國內制造企業指責抄襲;2014年12月,899元的小米空氣凈化器問世后也遭到了“質疑”,被認為無論是外形、還是內部構造,甚至是宣傳文案都與日本某一品牌產品相似。
而緊接著,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愛立信專利,小米為此支付了高額的賠償。而訴訟案更引發人們對國產手機重新審視:外形再美,價格再低,若缺乏龐大的移動技術專利,終究無法走出國門。
但中國手機廠商的專利困局絕非從小米開始,小米的競爭對手華為、中興等“出海”較早的品牌也都在歐美市場遇到過“阻擊”。
關注移動互聯網的艾媒咨詢公司CEO張毅指出,一部所謂中國制造的手機,產業鏈條上的所有關鍵環節卻都掌握在別人手中,一旦世界巨頭利用專利或其他手段在關鍵技術上限制,后果將不堪設想。
在中國,“小米粉”稱雷軍是“雷布斯”,小米是“中國的蘋果”。但反對者卻指出,蘋果的專利授權數量是小米的48倍,小米可搜索的專利總量僅有蘋果的一半。
2015年5月小米網店正式登陸歐美主流市場,但只銷售耳機、移動電源和手環,沒有手機。3月的德國漢諾威通信和信息技術博覽會上,小米展臺也不見手機蹤影。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小米擁有2600項專利,這一數字與國內的競爭者相比都處于劣勢。
雷軍將印度的專利訴訟案形容為小米的“成人禮”,并表示要加大研發。在今年1月小米手機的發布會上,雷軍揚言要使小米“在10年之內成為擁有最多專利的手機制造企業?!?/p>
小米公司副總裁雨果·巴拉7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透露,小米正在積極申請、收購專利。有消息稱,小米已經開始在研發手機芯片,并有望年底問世。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