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小米召開了2016年春季新品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小米正式公布了小米5手機和小米4的升級版小米4S。原本預定于2015年12月8日召開的手機新品發布會,由于要等處理器高通曉龍820,所以一直推遲到至今。拋開被業界嘲諷的黑科技不談,單單從價格看,明眼人也能看出幾個問題。小米5定價¥1999元只能買到低配的標準版,而主頻也較低,高配版的價格分別在¥2299和¥2699,價格咋一看錯的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小米也開始在往中高端市場上進行轉型,屌絲經濟似乎出現了問題。
2011年起,第一代小米手機以低價高配秒殺國內所有廠商,而線上的電商渠道直面用戶,用小米開辟了一飛沖天的成功之路,互聯網思維,風口,參與感等等互聯網產物炙手可熱,一時間線上渠道被無限放大,傳統渠道中間商好像變成了吸血鬼,大家都在談論去中介,然后通過線上重新建立新渠道,顛覆和破壞行業的老規則。
2015年初,小米制定8000萬臺銷售預期,僅完成6561萬部,互聯網服務營收全年約為5.64億美元,同樣低于10億美元目標。雷軍自己坦言:內心有心魔,忘記了自己仍是一家剛創業6年的公司,忘記小米為何而生。
隨著小米模式被模仿和學習,華為、三星、魅族、酷派等一些列手機廠商開始對小米進行肉搏戰的絞殺,線上給你拼渠道,拼服務,拼價格。手機硬件廠商其實也就那幾家,都大差不差,當大家都開始用互聯網這個強大的連接工具,去連接終端(C端)用戶的時候,很多被互聯網包裝起來的優勢蕩然無存,因為模仿起來特別快,除非你有讓對手短期無法模仿的創新。
而小米手機和他們相比,線下渠道是軟肋。老話說:渠道為王,終端制勝,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而對于小米而言,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可能就是品牌的附著力。
用舍予兄的話說:小米衰落是國內中間階層消費升級導致的。2012年“屌絲”族群興起,小米大賣,但現在誰用小米手機,就等于還把“屌絲”二字寫臉上。誰敢買?就算是窮學生,買“堅果”好歹是顯示“情懷”,手機頻繁掏出來,是展示消費者外在“標簽”的產品,重在品牌附著力。現在還拿硬件數據說事毫無意義,小米真正需要的是逼格!細品之下不無道理,一旦一個品牌的在用戶心智中被貼上標簽是很難被改變的,也許這也是小米5開始漲價的一個不可言說痛處吧。
身邊曾經用小米手機的人現在都不用了,我問為啥不用了,他說用的太多了,以前一般人都搶不到性價比還高,拿在手里滿心歡喜,展示到外滿滿的羨慕,然后現在這種感覺找不到了。不難發現,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是: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獨立、自由,旗幟鮮明等不可被替代元素,從眾心理在慢慢的被減弱。而小米手機品牌的附著力確實沒有跟得上用戶心理的變化而做出調整。
那么原因到底出現在哪里呢,曾經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國產品牌手機,小米你怎么了?
雷軍坦言:忘了初心,當被戴上互聯網思維光環的時候,小米名利雙收,收獲無數掌聲和鮮花。外界習慣把小米與BAT相提并論,面對崇拜和瘋狂的追逐,有點找不到自己當初創立小米的初心:專注、極致。雷軍曾苦勸陳年“做產品要專注,絕不貪婪”,而如今小米全品類產品的鋪開,也許雷軍真的對粉絲經濟、用戶為王有著他自己都說不清的癡迷。
2016年被小米定位為“回歸創業初心、探索高端市場、布局線下渠道”之年,小米5通過與蘇寧合作,改造小米之家成為線下零售體驗店,已經在布局線下渠道。
諸如良品鋪子,三只松鼠,天貓超市等純互聯網公司已經在開始布局線下,不論他們運營的結果如何,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線下渠道的地位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會被重估,畢竟真真正正的線下體驗,有著社會屬性的人是需要面對面的交流來找到自己在社會的位置和存在感,這是互聯網技術短期內無法替代的。
面對一直變化的市場和用戶,無論多牛逼的互聯網思維必須從內往外尋求突破,否則只會成為互聯網歷史的一道過路風景,2016年小米手機能否逆襲,能否重拾初心,做回自我,我們拭目以待。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由于小米這批互聯網黑馬的殺入,引發智能手機市場的變化,價格和體驗的雙重提升,給用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價值,每個行業競爭都是激烈的,但我一直深信只要競爭的結果是趨利于用戶的,那么我們需要這樣的競爭。
您身邊的朋友還有用小米手機的嗎,有經常給你灌輸互聯網思維的嘛,歡迎來辯!(來源 搜狐)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