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一步之后遭遇的被動局面
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的快速普及也伴隨了產品技術、品牌發展的復雜變化,而在今年的比拼中,國內平板電視企業略顯別動。主要原因在于對LED電視上“大意失荊州”。LED、互聯網、3D電視同臺競技,但中國彩電企業除了海信及早動手推廣LED電視的銷售外,其他品牌均是在“五一”之后才幡然醒悟,再加之能效標準的出臺,相當一部分的LCD電視低于三級能效標準將被市場所淘汰,這又再次打破了在穩銷LCD同時逐推LED的想法,因為大量的LCD電視瞬間將要退出歷史舞臺,它不能再成為LED電視推廣的基礎后盾,而要和LED電視一樣降價促銷,而這樣的促銷基本是無利可圖的,也讓終端銷售顯得缺少主次之分。這樣,戰略上來看無論是時間、還是價格策略都被打亂,整個市場只剩下了爭先恐后的降價風潮了。
2010年平板電視企業被迫放棄價格調整期
專家陸刃波分析指出:中國彩電市場價格因每年的幾個傳統被分成了高峰期和調整期,在這期間價格會有明顯的波動規律,而“五一”與“十一”之間的三個月多被當做企業的修整期或稱作喘息期,在此期間內,平板電視價格普遍會先升后緩降,直至“十一”銷售高峰的到來到達最低點,產品方面,多會在近“十一”期間增加新的產品序列,以求在黃金周吸引消費并獲得更高的利潤。但今年我們不難發現,五一后的價格回升階段沒有呈現拋物線式的價格回升階段,反而繼續下降,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的調研數據顯示:2010年占據最大銷售份額的32寸液晶電視在此三個月內的平均價格分別為3100元、3000元、2950元,而回顧去年同期的三個時段的價格分別為3300、3400、3370,“清倉甩貨”性質的LCD電視和搶占市場利潤的LED電視讓企業難有喘息之機,只顯得中國彩電企業措手不及了。
無奈非正常降價 傷人傷己
降價我們雖并不陌生,但成因和降價時間以及所帶來的后果卻是不盡相同的。按照彩電銷售市場規律而來的降價促銷,能夠促進平板電視市場穩步健康的的發展,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有力的營銷手段,但另一方面,價格戰也是把雙刃劍,曾經長虹帶起的價格戰雖讓長虹CRT電視家喻戶曉,同時也讓金星、北京、牡丹等一大批彩電品牌消失了。目前,國內上游產業已經開始逐步得到完善,TCL、長虹、熊貓都參與了上游屏產業的投資,上百億的投資帶來的壓力不言而喻,如果價格戰持續升級,對于以像TCL、創維、康佳這樣的以彩電生產制造為主導的企業將不堪重負。
專家陸刃波認為,根據近幾年企業財報顯示,國內彩電業務的營業收入雖然在逐年增加,但利潤率卻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整體利潤水平已經從2006年的20%左右,下滑到2010年的13%左右,可見雖然經歷了由CRT時代到平板電視的進化,產品價值的提升并沒有給企業帶來高額的利潤,況且現在還未正式進入平板電視發展的成熟期,這樣的被動降價有悖于企業的正常發展。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