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之惑一:當強權渠道不再受寵
蘇寧之惑二:產業鏈的積怨開始爆發
一方面,崇尚個性化體驗的新一代消費者對蘇寧賣場式的消費體驗興趣甚微,蘇寧十年來首次面臨真正失去消費者的巨大挑戰;另一方面,國美的勢弱激起3C產業鏈對零售渠道的集體反抗,各種反對壟斷渠道綁架產業的聲音頻頻在《第一財經日報》等財經類媒體出現。
當外部危機遭遇內部分裂,蘇寧將會做如何種選擇?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國美在這個問題上比蘇寧更快做出反應:黃光裕案發不久,國美高層向外界傳遞了一個具有風向標意義的訊息,那就是未來的國美,將“回歸商人”。
“回歸商人”,這四個字讓整個3C產業鏈激動萬分。拿一名家電業資深人士的話說,“商人”做的事情就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賺取產品的差價。“這意味著國美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去,許多廠商積怨已久的不合理因素,比如高額的廣告推廣費、占位費、倉庫費問題等等,都有了得到改善的希望”。
“過去十年,一些3C零售渠道做的事情和商業本身并無太大關系,簡言之,商業是賺消費者的錢,但他們卻是靠壓榨廠商存活”,一位上海家電業人士告訴記者。
同樣面對新興渠道的挑戰,國美希望將“回歸商人”,作為同產業鏈重塑關系,共同應對市場變革的第一步。那么同樣作為3C零售巨頭的蘇寧呢?
和過去的國美一樣,同樣沉溺于“炒房囤地”、“強勢掌控產業鏈”的蘇寧,會選擇擁抱陣痛來面對變革嗎?對于蘇寧而言,過去十年,其成長軌跡與競爭對手——國美電器并無多少差別:在3C業務領域,蘇寧巧立名目壓在廠商肩膀上的廣告費、攤位費等等并不見得少。而在房地產業務領域,蘇寧環球旗下的蘇寧地產也多次爆出高價在上海等中國核心城市高價拿地的新聞。
評論人士說,要國美、蘇寧這些從不健康產業生態中成長起來的渠道壟斷企業,去學習和聯想、蘋果一樣做到從服務品質出發,專注于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畢竟,在過去十年,他們收入中的一部分來的太容易,而且這些收入并非來自終端用戶的腰包”。
不過從另一個層面看,盡管過去十年,“苛捐雜稅”將零售渠道喂飽養肥,但卻對整個中國的3C產業鏈留下了傷痕:如今,當國內面臨經濟轉型以及人民幣對外升值的雙重壓力時,以TCL為代表的中國3C制造卻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交上滿目瘡痍的財報。
多名3C圈人士反復在不同場合交流這樣一個觀點:“中國創造要崛起,首先就要在渠道上擺脫國美、蘇寧的控制,真正掌握產品定價權和產業鏈話語權,否則再過十年,中國家電品牌還是徘徊在低利潤加工組裝的邊緣”。
同樣,對蘇寧而言,新的市場形勢已經逼迫他們不得不做出些許改變。面對來自百思買、蘋果的挑戰,蘇寧所要做的第一步,也許就是和國美一樣,重建和產業鏈的關系。
面臨上述所提到的種種變局,留給蘇寧的時間并不多。(劉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