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晚間,國美發布公告任命張大中替代陳曉出任董事局主席。在陳曉主政期間,國美曾經要“去黃光裕化”,在陳曉黯然離去后,國美則開始了“去陳曉化”,改變了企業的發展戰略,重回擴張之路。
求穩路線引大股東不滿
在黃光裕主政時代,國美走的是粗放型擴張模式,先后收購永樂、大中,并快速開出新門店。多年以來,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連鎖百強排名中,國美在銷售額和門店數量都一直壓著蘇寧。
當黃光裕東窗事發鋃鐺入獄后,風格迥異的陳曉上位,使得國美的發展路線開始改道而行,不再追求門店數量的擴張,轉眼于單店效益的提升。一位國美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當時公司內部下達的文件中,“單店效益”指標的重要性要遠遠壓過于“門店數量”指標,后者甚至被剔除出很多分公司的考核體系。謹慎擴張的同時,陳曉開始調整門店的網絡結構,大量關閉開業半年內未贏利、且預計整改也無法贏利的門店。在2009年初,國美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年要關閉100家左右效益不好的門店。
2010年初,陳曉主政下國美電器的首份年報發布,2009年國美營業收入雖同比下降7%,利潤卻同比增長34%。不過這份看起來不錯的財報在競爭對手蘇寧面前顯得不夠靚麗,在去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連鎖百強排名中,蘇寧首次超越國美,在銷售額和門店數量上全面占優。而陳曉依然在堅持自己的路線。在去年6月陳曉首次公開國美的五年戰略規劃,其中強調國美要有效擴張,不是簡單的追求門店數量。
陳曉的主政方針引起了大股東黃光裕的不滿,這也是雙方不和的重要原因。在去年9.28對決之前,國美大股東方面多次抨擊當時的管理層管理不力,使得公司業績下滑。
未來五年重回擴張之路
陳曉黯然離開,黃光裕最終贏得了勝利。就在陳曉離開后沒幾天,國美13日晚對外宣稱,國美股東和董事會在戰略和經營管理上高度一致。
國美闡述了公司未來發展戰略,表示要專注五年計劃,強調在保持行業規模領先的前提下,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經營質量和經營效益,進行合理、穩健、快速發展;在創造效益的同時,強化提高運營和管理能力。從國美的表態不難看出,保持行業規模領先,保持足夠多的門店數量已成為其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上再強調單店效益。“效率擴張如果只注重效率而以喪失行業領先地位為代價,是損害企業長遠發展利益的”,國美聲明中如是表示,顯然這是暗指了陳曉的戰略錯誤。國美發言人何陽青則表示:“中國家電市場很大,國美電器雖然是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但目前的銷售規模僅占中國家電消費市場份額的10%左右,因此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美日前公布了480家門店的年度擴張計劃,這也創下國美年度開店紀錄。
對于陳曉的離去,投行建銀國際分析認為,管理層的架構重組很可能預示著國美會將未來工作重點由提高單店效率轉為門店擴張,而快速的擴張有助保證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002024,股吧)在市場中的平衡,盡管這可能令短期盈利受損。
IT時報評論——陳曉 9.28時就已失敗
去年9月28日,國美臨時股東大會舉行,黃光裕和陳曉雙方終于站上了“擂臺”。從表象來看,陳曉贏得了這場“擂臺賽”,因為黃光裕方面提出五項議案中有四項沒有通過,這四項中包括罷免陳曉的提議。但實際上從這時起,陳曉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因為,黃光裕方面唯一通過的那條議案是極其關鍵的,它讓黃光裕守住了大股東的地位。
這項通過的唯一議案就是取消當時國美董事會做出的增發授權,股權增發一貫是對大股東的最大威脅,如果當時這項議案沒有通過,那么大股東黃光裕股權很可能將被攤薄至“黃金底線”以下,甚至30%以下。所以說,取消增發授權意味著一段時間內攤薄黃光裕大股東比例將變得更難,大股東的地位不可撼動。
陳曉和黃光裕之間的爭斗實際是資本力量的博弈,有多大發言權是靠有多少股權或股權支持。當時陳曉與黃光裕爆發激烈沖突,是因為背后有國美第二大股東貝恩資本的支持,陳曉自己所占的國美股份實際上很少。但是在9.28沒有撼動黃光裕的大股東地位后,貝恩資本不大可能再與大股東黃光裕爆發激烈沖突。因為沒有人愿意魚死網破,資本爭斗的目的是為了資產是否能增值。作為久經資本市場風雨考驗的貝恩資本顯然不希望與大股東一直爭斗,動搖國美的根基,使得自己的投資利益受損。而大股東完全對陳曉失去信任,一心想“除之而后快”,在這種背景下,貝恩資本為了自身利益顯然要配合大股東,陳曉的離開已成定局。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