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王宏宇
除了中國電信(微博)網站上一則公告,大部分的中國電信用戶,都是人在泰國、巴西、新西蘭時,才發現要換上GSM手機,才能在當地漫游和上網。
這本不應讓人感到意外。上述三國的CDMA運營商都是經過短則一年,長則4年的過渡期,才在今年7月初關閉CDMA網絡,轉向GSM的。除此之外,包括日本、韓國、加拿大和美國的多家CDMA運營商,則早在幾年前就已宣布,放棄從CDMA向3G或4G升級的路線。
這在很大程度上與CDMA技術的主要倡導者和持有者,高通(微博)公司有關。同許多耳熟能詳的美國高科技公司一樣,高通最初創立于實驗室,創始人雅各布和維特比始終相信三點:一是手機終將成為人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二是標準可以不止一個,由市場來選擇;三是技術終將引領市場。
CDMA正是這一思路的產物,它占用頻段資源更少,但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可以容納更多的用戶。正如蓋茨“讓人人擁有計算機”一樣,上述信念讓高通一直在研發上投入巨資,20年后成為了移動霸主。
但高通并未成為微軟。盡管公認技術領先,但CDMA的受益者們,移動領域強勢的運營商和謹小慎微的制造商并不為此感到感激涕零。因為始終不肯在專利授權費用上讓步,高通為自己在全球惹上了無數官司,并最終導致了UMB的眾叛親離。
UMB是CDMA向4G升級的技術標準,同GSM升級4G的 LTE標準“跳躍式”不同,這一標準可以讓CDMA平滑向4G過渡。簡單說,前者是升級一次就要換掉之前幾乎所有耗費巨資的設備,而后者則可以在系統上修修補補而無需浪費或較少的浪費,正如我們在電腦上加一條內存,換一塊主板或CPU,就完成了“升級”一樣。
這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在3G時代運營商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巨賭下,顯得格外有意義。但CDMA的運營商和制造商卻不這么想。他們看到的是,CDMA可選擇的終端一直遠少于GSM,而3G和4G 的升級競賽你死我活,好酒也怕巷子深,在無人喝彩的“技術引領市場” 和熱火朝天的“產業鏈制勝”之間,他們寧愿選擇后者。
這導致UMB試商用時,沒有一個支持者,高通不得不放棄了UMB這個英文原意為“超寬帶”的4G方案,宣布接受LTE這個英文原意為“長期演進”的4G方案,而這已經是4年前的事了。
這在通信業你死我活的競爭中司空見慣。你可以看到在“銥星”上折戟的摩托羅拉(微博),也可以看到固步自封但仍然擁躉無數的蘋果,這個奇特的行業中,產業鏈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技術本身先進與否。
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電信等CDMA運營商的失敗。當初放棄UMB時,高通全球市場營銷與投資者關系高級副總裁比爾·戴維森就說過,并沒有一條誰相對于誰能夠更簡單地升級的道路,WCDMA運營商向上演進到LTE,并不比CDMA運營商演進到LTE更省力、更簡單。
這場戰爭看起來也沒有輸家。從2010年開始,美國CDMA運營商Verizon在放棄UMB后轉向LTE,一躍成為美國最大運營商,4G網絡覆蓋全美的2/3,新的4G手機甚至在銷量上完勝iPhone。而停止UMB研發對高通的業績也幾乎沒有影響,因為此前在GSM技術上的積累,讓高通仍可以在LTE時代繼續引領市場。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CDMA這項優秀的技術,將以融入LTE的方式,消失在通信業的歷史舞臺上。站在成王敗賊的角度來看,說CDMA是又一個“小靈通”也并無不可。小靈通與CDMA最大的相同之處,都是在市場的自然選擇中淘汰,但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前者被更好的技術取代,而后者是被庸眾的市場拋棄。
但4G也許仍并不是其最后的落幕。市場也許會犯錯,但它的迷人之處,在于可以自我糾錯。記住CDMA之母,女科學家兼電影艷星海蒂·拉瑪生前說過的這句話:電影往往限于某一地區和時代,而技術是永恒的。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