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晚,李開復在日內瓦被劫匪洗劫,不僅丟失了電腦、iPad,還有一份創新工場的商業計劃書,不過,在慶幸人身平安的同時,李開復還很“感激”三位劫匪給他留下了iPhone和安卓手機各一臺,能讓他“與微博相伴”。
12月7日,李開復終于有了“借口”去買蘋果電腦;次日,他發出調侃“北非大盜”的微博:但愿三位大盜從此改邪歸正,速回北非打造北非創新工場,既可幫助埃及突尼斯革命后經濟成長,又可歸還瑞士曾有的從容安詳。再建議三位打造創新工場一樣的40人孵化團隊,并起名“四十大盜”,以后東有阿里巴巴,西有四十大盜。
這些是李開復在微博上的點點滴滴——微博已經成了他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事實上,李開復自己的時間并不那么充裕,等待他的是2012年要開始啟動一只7億元的人民幣基金,并且開始募集創新工場的第二只美元基金。從把創新工場由孵化器轉到做風險投資,保持微博熱度到支持馬英九競選,離開Google的李開復在外界的質疑、觀望、研究、期待中過了一個異常“忙碌”的2011年。
而現在的李開復,已經成了眾多資本、基金關注的焦點——他扶助的創業團隊,極有可能被紅杉、騰訊、IDG、貝塔斯曼投資資本看中,他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天使”,不僅在創業階段投資,還幫其成長,助其招聘,那些具有“潛力”的種子選手甚至可以一直被他支持到未來。
李開復開創了一個機構化的天使投資模式。
只投團隊,不投點子
李開復的工作和生活相當有計劃性,無論討論工作還是接受采訪,都要預約,這也許是一個同時“看”三四十家創業公司的負責人必須的時間守則,他很難說清楚自己如何穿插在這么多創業公司之間工作并且仍然保持精力旺盛。
創新工場的成功邏輯建立在李開復的判斷——2010年后行業會恢復,并且為互聯網爆炸性的第三波高速發展奠定基礎,以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社交和云計算為主題。此后互聯網則進入一個成熟市場。
在這第三波互聯網發展高潮中,李開復尤其看好移動互聯網,他認為這個市場的潛力將是互聯網的14倍——這個數字由人們每天看手機的時間和看電腦的時間對比得來。現在,安卓手機的月增長速度大于250萬臺。到了今年年底,高配置Android手機的價格將降至1200元左右。
不過這個市場的機會尚且空間很大,而且李開復認為中國創業者的創業成本也降至史上最低:一個十人創業團隊:一位身兼著產品經理的CEO、一個用戶交互設計師再加上一個CTO和七個工程師,干上九個月的成本也大約才150萬元人民幣。
現在中國的服務器帶寬已經不再高昂得負擔不起、工程師工資對比海外相對較低、銷售和渠道以及營銷成本都可以控制,再加上從2010年開始在中國興起的天使投資已經為創業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周到服務,機構化的天使投資能夠云集最優秀的創業者并且幫助他們走向成功。
為此,過去一年,創新工場交出讓自身滿意的成績:自己投資2.5億元人民幣、吸引其他VC投入5億元人民幣投資小公司,企業估值可以達到30億元人民幣。李開復的孵化平臺分為三個階段,一個小公司可以通過“助跑計劃”得到幫助,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進入“加速計劃”,再得到工場發展基金的A、B輪投資。
只做裁判,不做運動員
要想進入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卻不那么容易。李開復給創新工場規定了嚴格的篩選條件,他把這稱為“有所為,有所不為”:過去兩年他主要投資安卓的生態系統、基于一些需求的SNS、O2O以及基于移動終端的游戲等等項目。但如果創業者是類似團購、高成本的B2C電子商務,或者是沒有更多殺手應用的“LBS平臺”,那么他就會說“對不起”了。
不過,一旦被李開復選中進入創新工場,這家小公司的未來將可能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知名風投都盯上了創新工場。
硅谷教父RonConway曾經幫助過無數美國公司的籌建,曾經投資過 Google、Facebook、Twitter等公司。當他看到創新工場組建起這樣一個團隊時,仍然覺得很興奮。他最終決定自己也投資創新工場,并把創新工場推薦給很多硅谷的頂尖投資人。在RonConway看來,創新工場已顯現出卓越的早期成效,他認為它還會取得更多成功。
從孵化器到風險投資,是創新工場在2011年中最大的一次“轉型”。
一開始創新工場更多地是邊創業邊孵化,后來發現這樣的方向不行,造成了既做球員又做裁判。所以從第二年起李開復就不再自己創業,只孵化加投資,邊孵化邊學投資。“第一年就是創業帶著學孵化,第二年是孵化帶著學投資,現在投資學得差不多,第三年就是孵化投資齊頭并進。”李開復說。
不過,正是創新工場這種模式吸引了更多“錢”——以啟明創投和金沙江投資為代表的很多風險投資現在都“盯”上了創新工場。他們認為從創新工廠這里出來的公司架構會“干凈”一些,成功率也會更高。
在李開復看來,這是因為創新工場有孵化和招聘。尤其是招聘很重要,一個團隊是否整齊,人員素質是否夠水平全靠招聘。
李開復讓創新工場從孵化器轉為VC的另一個好處是,在一定程度上為那些小公司找好了未來的路——被繼續投資或被大公司收購。
百度在創新工場收購了魔圖精靈,李開復稱,百度曾經說,他們所收購那個團隊員工資歷優秀,基本就是百度的資歷——英語流利、有經驗、善于團隊作業且出于名門。
在目前創新工場的股東陣容中,可以找到的巨頭有摩托羅拉、騰訊、巨人、中華電信以及奇虎360。現在,創新工場的股東已經從最初的五大原始股東——中經合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聯想控股有限公司、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和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微博)發展為美國歐洲頂尖投資機構和個人、家族共同參與的龐大股東池。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李開復接納了美國硅谷銀行(SVB)、IDG、聯發科、美國退休基金、加拿大退休基金、硅谷教父RonConway、DSTCEOYuriMilner(尤里·米爾納)以及紅杉資本等等其他資本。
俄羅斯 DST的CEOYuriMilner(尤里·米爾納)認為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基金是中國最頂尖的早期投資基金,他甚至期待創新工場在中國也孵化出Facebook、Groupon、Zynga這種規模的公司。
到目前為止,創新工場有13個項目有A輪融資的需求,而且100%都拿到了投資。但也有3個項目沒有走完最初的生命旅程。
超級天使
李開復用了一年多時間,讓自己成為中國少數幾個最活躍的超級天使之一。
他找到了一塊獨特的天使土壤,30萬美金或者100萬~200萬人民幣就可以讓一家小公司活九個月,九個月做得好就繼續做,做不好就可以停掉這個項目——這在美國幾乎是不能想象的。
李開復利用的是中國有跟美國一樣的技術團隊,但中國的工資是美國的五分之一,正因為有這個中間差,所以創新工場可以采用這樣的模式。因為李開復投的這100萬~200萬人民幣只占這些小公司股權的15%~20%,整個小公司的估值大約在150萬美元或者1000萬人民幣左右,創業者可以在公司中處于大股東位置。而在國外,10個人做9個月的基本資本是大約150萬美元,但150萬美元不可能僅占20%的股份,這個小公司的估值就要達到5000萬美元——但是一個初創型的公司是不可能達到這么高估值的。這個商業模型就會崩潰。
這是創新工場可以把這個操作模式在三四十個公司中反復復制成功的根本原因。
現在的李開復是43個小公司中三個的董事,他10%的工作是研究每個公司的方向是否正確,考察未來投資的項目也要占到他同樣的精力,他還要花10%的精力幫助各個小公司招聘——用他自己的話說,在微博上“招呼”一聲,一下子就會有很多簡歷“飛”來;他也要同樣花10%的精力在創新工場自己身上,幫著已有的項目做各種事情;而開董事會、介紹合作伙伴以及戰略規劃則占了他30%的時間,各種市場活動又大約占去了他10%~15%的時間,而剩下的時間就是“發發微博”。
李開復的微博不光是其對自己生活的表達和記錄,也會偶爾提到創新工場及其投資的公司招聘和產品——他每次一發微博可能就會有1000萬個人看到。
李開復:創新工場 CEO,前Google中國區總裁,微軟亞洲研究院創始人,中國青年的人生導師,創業者的精神教父
微評語
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教父,李開復用自己的轉型告訴所有人,只要有夢想就會有機會,但他的成功卻并不容易被復制,因為李開復的起點是站在眾多大牌投資人的肩膀上,創新工場的接盤者是紅杉、百度等巨頭。
微語錄
兩年來,總是有些人誤會創新工場是“幫助畢業生創業”。實際上,我們是尋找頂尖的有經驗的創業者,然后提供機會給優秀工程師(包括畢業生)跟隨著這些創業者創業。親身“經過參與學習”是最好的學習創業方法,尤其是跟隨著我們這批頂尖創業者。
2011年11月7日
微軟和蘋果雖然合作購買專利,但是它們對專利看法差別很大:1.微軟多年支持Intelectual Ventures耗資50億收購專利,用為防御;2.微軟的專利團隊有盈利目標,最近頻頻告捷,從Android廠商收入可觀;3.蘋果認為專利是維權工具,避免它的發明被盜竊,所以不接受金錢妥協,目標要禁止對方產品上市。
2011年11月16日
“什么職位是未來創業做CEO最好的 ‘預科’?”我的回答是:產品經理,因為產品經理扮演著產品、技術、市場、客戶、運營、設計中的核心角色。建議那些有意成為CEO的同學,如果先就業(無論在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可以考慮走產品經理這條路。
2011年10月24日
內部孵化無法阻擋創業型公司,因為:1.大公司戰略和政治因素,很難讓小團隊放手一搏;2.大公司為了公平,無法提供足夠激勵機制給小團隊;3.最強的小團隊負責人渴望獨立自由,寧愿自己創業;4.外部數量遠遠多于內部;5.內部審批流程,礙手礙腳;6.創業成本達到歷史新低,因此創業機會達到歷史新高。
2011年12月17日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