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遠 北京報道
“現(xiàn)在中移動的平臺上,最高的一本書已經獲得了1200萬的收入。”3月31日,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總經理戴和忠告訴記者,該基地商用不到一年,目前內容合作方超過100家,現(xiàn)在平臺一個月的信息費收入超過了1億元。
正當百度文庫因涉嫌盜版而被作家、出版界群起而攻時,關于數(shù)字出版趨勢和模式的討論,亦四散開來。正如數(shù)碼相機的出現(xiàn)讓膠片逐漸沒落,MP3的普及讓音樂CD銷量大不如前。電子化閱讀也是大勢所趨。
除了中移動的手機閱讀基地,盛大文學的“云中書城”也聚集了大量的網絡文學、出版社、報刊雜志的資源。
作為出版人,路金波早已在心里認可了這一方向。“數(shù)字出版是完全可能的。”路金波表示,他已經與中移動閱讀基地在手機上進行了嘗試,“未來在PC和閱讀器上將是更大的市場,但前提是互聯(lián)網版權得到真正的保護”。
事實上,在近期百度文庫引起作家們巨大的反對聲之前,中國移動閱讀基地和盛大文學都在提供正版化的數(shù)字閱讀方面進行了數(shù)年探索,并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生態(tài)體系。
不過,面對數(shù)字化的浪潮,仍然有一些傳統(tǒng)出版社在擔心,現(xiàn)在支持數(shù)字出版是不是“養(yǎng)虎為患”?他們認為互聯(lián)網化數(shù)字化會壓縮中間渠道,打破傳統(tǒng)出版社的模式,進而侵蝕他們的利潤。
盛大文學CEO侯小強認為,數(shù)字出版只是讓原有的體系變薄了,但是傳統(tǒng)出版社在對內容的挖掘加工,以及對版權的運作上仍然有其優(yōu)勢,互聯(lián)網是為他們開辟了一個新的盈利渠道。
出版社的憂慮
“萬一影響我實體書的銷售怎么辦?”這是戴和忠在過去與傳統(tǒng)出版合作過程中被問及最多的問題。
雖然現(xiàn)在這樣的疑問逐漸少了,但是出版社們的擔憂仍然存在。“其實出版商們的心態(tài)近兩年經歷了很大的轉變。”戴和忠告訴記者,在2009年的時候,最多的聲音還是質疑,到2010年上半年,多數(shù)開始觀望乃至配合。
2009年5月,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剛剛開始組織化運作。經過一年時間準備,2010年5月,中移動宣布自己的手機閱讀業(yè)務正式商用。
戴和忠說,正式商用之后,就有一些內容方開始配合。移動通過一些典型案例的宣傳,讓更多的出版社知道了在手機上也能獲得收入。“去年6月,月訪問用戶超過2000萬時,一些內容方開始主動發(fā)力,現(xiàn)在隨著用戶和收入的規(guī)模發(fā)展,更多的出版社想積極參與了。”戴和忠說。
記者從中國移動和盛大文學了解到,目前合作出版社的數(shù)量基本在100家左右,以民營居多。路金波就屬于參與合作的出版人之一,他告訴記者,“數(shù)字出版超越紙張是看得見的趨勢,預計10年之內紙質出版會變成一兩成的比例。”
據(jù)記者了解,其實大部分內容短期在數(shù)字渠道是賺不到錢的,但正是對未來的緊迫感讓眾多民營出版社開始進行探索。
侯小強認為,現(xiàn)在傳統(tǒng)出版社還是存在三種情緒:民營出版社雖然看到了趨勢,但只有一部分愿意擁抱變化;還有一部分是認為這是在加速自己的消亡;一些國營出版社則認為數(shù)字出版還是離自己太遠了,并不是眼前需要考慮的事。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一些出版社擔心利益受損或者拒絕數(shù)字發(fā)行的根本原因是他們不能提供核心價值,“僅僅是因為能提供書號,靠政策壁壘活著”。
對于出版社的轉型擔憂,戴和忠和侯小強都認為,即使在數(shù)字出版時代,出版社也不會消亡,對于書籍的挑選、內容的編輯和版權的運作會顯得更加重要。
“其實云中書城主要也是和擁有版權的公司合作,直接作者合作的很少。”侯小強說。
路金波也表示,未來考驗的是出版社真正的能力,“比如對書籍的挑選、分類、編輯、策劃、推廣能力。一本小說好不好、能不能暢銷,除了作者的因素之外,出版社的作用也很關鍵。最近火熱的《藏地密碼》就是很好的例子”。
正版平臺的價值
對于數(shù)字出版面臨的問題,戴和忠認為,“現(xiàn)在并不缺乏技術和內容,而是需要一個開放且規(guī)模化的平臺,讓參與各方都能贏利。”
“以前內容是內容,用戶是用戶,轉不起來。”戴和忠表示,而要讓平臺做大,就必須讓用戶和內容互動起來。尋找內容合作,需要用戶資源;而用戶來了,也需要內容留住他們,并在此過程中,用便利的支付手段,形成規(guī)模收益。
對此,中移動的做法是,依托5億多用戶的龐大資源,通過免流量費等手段轉化閱讀用戶。在用戶來了之后,通過補貼等手段尋找更多的內容方來提供正版的書籍。
據(jù)記者了解,為了消除出版社對影響實體書銷量的擔心,中國移動閱讀基地專門對內容合作方提出了“保底+分成”的模式。雙方預估實體書銷量以及數(shù)字發(fā)行可能帶來的收入,由此計算出一定的比例,然后補貼這部分錢作為出版社的保底。
戴和忠表示,商用之后隨著規(guī)模越來越大,許多的圖書進來之后獲得了贏利,然后帶動更多的出版商進來,進而通過這樣的平臺盤活了整個產業(yè)鏈。戴和忠介紹說,移動閱讀平臺上最暢銷一本書的收入達到了1200萬元。目前,給一些內容合作伙伴的收入已經超過中國移動自身獲得收入的2倍。
與移動不同,盛大文學的“云中書城”想打造的是一個對上下游都開放的平臺。事實上,盛大文學也是移動閱讀基地的內容提供方之一。
侯小強告訴記者,對于上游內容提供方,盛大云中書城提供的是“店中店”接入模式,其他手握內容的出版社與盛大旗下的起點中文網一樣,是作為一家提供內容的商店,由店家自主擁有品牌、自主定價。其對下游也是完全開放,既有互聯(lián)網,也有中移動閱讀基地,還有電子書閱讀器廠商。“平臺在Android手機上也已經有了,iPad和iPhone馬上會上線。”侯小強說。
路金波認為,一個良性的平臺是出版社所看重的,“未來無論是中移動、盛大、蘋果還是新浪,都可以成為數(shù)字出版的平臺”。
“現(xiàn)在手機平臺上已經被證明可以賺到錢了,未來在PC和閱讀器上將是更大的市場。”路金波告訴記者,他們在移動的平臺上推出了100多本書已經獲得了60萬元的收入,雖然平均下來收入不算高,但證明了模式是可行的。
“版權路徑必須清晰”
電子閱讀的市場需求很大,付費渠道也很成熟,平臺也有了,為何數(shù)字出版還是難以為多數(shù)的作家和出版社帶來收益呢?路金波認為,前提是版權得到真正的保護。
相對于影視作品而言,文字作品的復制更加容易,侵權成本更低,導致文字作品的盜版?zhèn)鞑ピ诨ヂ?lián)網上非常普遍。近期作家聯(lián)盟聲討百度文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有出版界人士指出,除了呼吁相關監(jiān)管機構和利用司法手段對傳播盜版的行為進行治理以外,大的平臺自身對版權的保護意識也至關重要。
事實上,中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和盛大文學的“云中書城”內部都有嚴格的版權審核流程,移動的版權的審核甚至可以用苛刻來形容。“先授權,再傳播。”戴和忠表示,這是移動閱讀基地的原則。
據(jù)記者了解,“版權路徑必須清晰”是移動對內容合作方的第一個要求。由于文字作品除了紙質出版權,還有數(shù)字網絡傳播權,而且還涉及到各種轉授權。中國移動要求內容方一定要提供完整的授權路徑,源頭要追溯到作者本人。由于不少作品都經過了五六道轉授權,因此梳理審核的工作也非常繁雜。戴和忠告訴記者,一個合理的商業(yè)模式,一個規(guī)模盈利的預期,能夠推動各方主動解決版權問題。
侯小強表示,盛大也要求所有的內容必須擁有版權。一般的流程是:出版社上傳、盛大審核、網友舉報。據(jù)悉,云中書城除了盛大自身的網絡文學作品,已經接入了100多家出版社,傳統(tǒng)雜志1000多種。
侯小強認為,在重視版權的前提下,其實盛大文學未來也可以和百度文庫合作。他同時建議百度文庫參考云中書城的合作模式,或許能帶來數(shù)字版權的新格局。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yè)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