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離子電視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打造中國等離子產業的競爭優勢,形成完整的本土化的配套產業鏈,目前以四川長虹等離子顯示屏為核心的百億規模等離子產業集群正在日益崛起。
更令人振奮的是,從去年開始,國家政策給予等離子產業鏈國產化巨大的推動,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改委等有關部委,以及四川省和綿陽市都相繼出臺了扶持等離子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這都加速了中國等離子產業集群完善。而對于長虹來說,等離子產業集群效應漸顯,配套產業鏈的日益完善,則正在為其等離子的成本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成就其等離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推動四川長虹價值和經營業績提升。
百億等離子產業集群漸形成
自2007年開始建設等離子屏項目起,為打造等離子核心競爭力,四川長虹就一直致力于整個等離子產業供應鏈的本土化建設,公司先后發起了等離子關鍵原材料、關鍵器件、關鍵裝備技術創新的四大產業聯盟,通過有效整合國內國外優勢資源,做大等離子產業陣營,謀求可持續發展。
今天,在四川長虹總部所在地四川綿陽,從屏直至整機,一個包含上游化工、電子漿料材料、微電子、半導體、平板顯示用玻璃燈等完整的本土化等離子產業鏈已經悄然生成,以長虹為龍頭的規模達數百億元的中國最大等離子產業集群正日漸崛起并不斷完善。
其中,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四川長虹已經與23家企業在玻璃粉、熒光粉等九大關鍵原材料領域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其中熒光粉已經部分的進入了量產配套。而這九大材料配套,就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在模組零部件方面,四川長虹已經與20多個廠家在專用IC、濾光膜、電源、金屬背板等器件和部件方面啟動了合作開發,目標是90%以上本土開發、本土化配套。在功率電阻方面,正在配套研發驅動IC、邏輯控制IC等,已與19個廠家就35種設備開展合作。同時,四川長虹還建立了有32家會員單位參與的技術創新,與其中的9家科研院所開展了首批的基礎技術合作,目前北京和綿陽的等離子專業研發人員已達到200多人。隨著長虹不斷整合關鍵技術和原材料,建設等離子模組完整的產業鏈,目前等離子屏的產品綜合良品率已經達到92%以上。
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長虹等離子配套目標將是100%本土化或者本地化配套,屆時將進一步獲得配套的優質資源,從而更加有效地降低成本。
較為樂觀的估計,四川長虹等離子的本土化配套產業鏈建設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就可能完成約90%,長虹公司PDP事業部財務總監歐陽正開表示,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長虹等離子屏項目的本土化供應將達到90%,這對于成本來說,將會有一個革命性變化。由此,打造一條有成本競爭力的本土化產業供應鏈,進一步繼續提升四川長虹在等離子方面的差異化價值。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認為,中國等離子產業未來將充分發揮長虹的帶動作用,圍繞設備、材料、器件等方面進行本土化產業鏈建設,大力加強屏模組和整機的一體化設計、制造,全方位增強等離子產品的競爭力。
從目前情況來看,長虹等離子項目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都已經覆蓋了一個相當龐大的領域,內容涉及到化工、核心的器件等多個方面,而隨著長虹等離子產業集群的不斷發展和擴大,勢必會在等離子行業帶來一種“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其中。
面對我國等離子集群的崛起,家電行業資深問題專家羅清啟(微博)認為,“長虹自主制造等離子屏,不僅可以節約成本,而且還可以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預計增加屏材料部分年產值約25億元(按600萬片/年估算),增加關鍵零部件部分年產值約60億元,增加設備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四大優勢加速中國最大等離子集群崛起
事實上,在等離子市場明顯放量的背景下,中國最大的等離子產業集群能在四川綿陽較快發展起來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
第一,長虹等離子的自主創新已擺脫外資企業技術掣肘。
眾所周知,進入平板時代后,我國彩電產業由于“缺芯少屏”, 彩電企業終端產品80%以上的利潤都被外資顯示屏企業吸收,呈現出產業價值“空心化”局面,為打破這一局面,自主造屏則勢在必行。
但不管是液晶面板還是等離子面板,其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韓國企業手中。中國企業要進軍面板產業首先要解決核心技術問題。我國液晶面板產業經歷了“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模式,自身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在發展上仍然是受制于人。而且由于由于涉及液晶屏的有效專利數量達9684項,而國內企業幾乎不掌握核心專利,不得不以各種方式向外資企業繳納數量不菲的專利費,這無疑給液晶面板的生產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上廣電、京東方、龍騰光電等分別從日韓引進生產技術,投資上馬液晶面板生產線,但是結果卻是連年巨虧。
而在等離子方面,長虹通過并購韓國等離子鼻祖歐麗安公司,獲得300多項技術專利,直接擁有了等離子屏的核心技術,這為長虹進軍等離子產業在實施產權、量產技術和國內人才培養等問題上掃除了障礙,使得等離子產業實現自主創新成為可能。現在長虹已擁有等離子屏的發明專利805項,其中核心發明專利12項。
第二,長虹等離子屏生產線與世界同步,走在行業最前沿。
長虹等離子屏項目采用先進的8面取技術,在生產線上實現了與國外企業同步。長虹虹歐公司總經理沈一楠表示,“目前等離子生產線8面取是主流,2.2米×2米板材42英寸可以切8塊,50英寸可以切6塊,是松下、三星等國際上普遍采用的生產線技術,是目前最具經濟效益的切割方式。”先進的面板生產線技術,使得長虹在全球面板產業競爭加劇的環境下,生產大尺寸顯示屏的成本相對較低,更具競爭力,能成為行業的領跑者。當前長虹等離子屏生產線的產品綜合良品率達到92%以上,單日最高產品綜合良品率達到95%,實現并保持與松下、三星同一水平。
第三,長虹圍繞等離子項目構建等離子產業生態鏈,實現產業配套。
“配套決定競爭力”,已經成為面板領域的共識。日韓成功企業的經驗在于將上游企業緊密聯系,形成較完善的供貨網絡,為其面板生產提供高質量、有競爭力的原材料及設備。
長虹不僅投資建設了等離子面板生產線,還積極推動等離子生態產業鏈的建設,正在形成包含一大批上游化工、電子漿料材料、微電子、半導體、平板顯示用玻璃燈完整的本土化等離子產業鏈。此外,長虹還建立國家級等離子工程技術平臺和技術研發平臺,形成完備的基礎技術研發、產品技術研發、工藝技術研發等更多層次的研發體系。
第四,等離子相對液晶而言投資小,回報高,降本空間大。
等離子產業集群迅速崛起的一大原因,是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在單位投資成本以及未來降低成本的空間方面,比投資液晶屏更具優勢。
從單位產能的投資來比較,等離子投資成本僅是液晶的1/4、1/5甚至1/6。相比較而言,等離子能以更少的工序、更快的時間、更低的設備投資完成同等產能產品的制造。
而且,隨著生產的大幅放量,等離子未來還有巨大的降本空間,“很顯然,等離子具有投資少、風險小、回報高等獨特優勢”。相關投資專家指出。
國家政策支持加快等離子產業發展
由于意識到等離子屏等平板顯示技術對當前中國彩電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從去年開始,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改委等有關部委,以及四川省和綿陽市都相繼出臺了扶持等離子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這進一步優化了等離子產業投資環境,推動了等離子產業鏈國產化步伐,也加速了中國等離子產業集群完善。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第9號令,正式公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對推動等離子顯示屏(PDP)、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3D顯示等新型平板顯示器件及關鍵部件產業優化升級和加快發展予以了進一步的明確支持。
緊接著,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三部委又公布了《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011年版)》,《目錄》提及包括45個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其中進一步明確了鼓勵等離子顯示屏(PDP)、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等顯示器件制造。這是繼發展改革委第9號令明確推動等離子顯示屏(PDP)、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3D顯示等新型平板顯示器件及關鍵部件產業優化升級和加快發展后,再次將鼓勵該行業發展的重要信號。
本月最新出臺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了新型顯示的發展要求。特別指出要實現關鍵原材料和顯示屏的國產化,形成產業集群,新增產值超千億,促進我國顯示產業升級轉型。
同時,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一直非常關注彩電產業轉型,并通過規劃、專項等相關政策積極推動彩電產業發展。從國民經濟規劃、高技術產業規劃、信息產業規劃、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以及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振興規劃,都把大力發展平板顯示器件及配套、PDP產業相關裝備列入相關規劃中。而且,國家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已經明確把新型彩電工業的轉型列為六大工程之一。
而在《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2011年度工作計劃》制定的年收入2600億的目標中,也提出要重點發展新型顯示與數字視聽等7大產業集群,其中重點壯大等離子體顯示(PDP)面板、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AMOLED)面板、等離子(PDP)電視機、3D 電視機等超過10億元的產品16個,扶持壯大四川長虹等重點企業。
綿陽市也對等離子產業集群非常有信心,在出臺的《綿陽市工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對綿陽工業的發展路徑和重點進行了重新定位,有望引領綿陽工業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并表示,綿陽高新區將突出抓好以長虹為龍頭的等離子產業集群,力爭到2015年建成1000億元級產業園區。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近三年建設,以長虹為龍頭的綿陽等離子產業集群已基本成型,包括生產銀電極材料、熒光粉材料、氧化鎂保護膜材料、濾光膜等配套產品的企業不斷向長虹靠攏。長虹新興產業集團董事長巫英堅表示,“配套產業鏈的建設不僅為長虹等離子核心競爭力的打造發揮著巨大作用,而且對整個等離子產業集群和地方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帶動作用。”據巫英堅介紹,目前相關等離子配套企業在綿陽已經聚集了相當大的投資。綿陽正以長虹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為核心,加快實現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藝設備的國產化和基礎技術研究的本土化。
家電資深觀察員劉超認為,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將進一步推動等離子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成本和技術上將不斷提升競爭力,而中國等離子集群的建設和崛起,也將促進中國彩電行業在技術成本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實力不斷提高。我國平板電視或將重現CRT時代的輝煌。而中國等離子龍頭企業長虹將再次走在行業前端,即將回歸高投資帶來高回報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