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低迷、日本大地震、泰國洪水、日元高匯率等多重因素沖擊下,松下電器2月3日公布了虧損的2011財年三季報,并預計年度虧損額增至7800億日元(約102億美元)。不僅將創松下年度虧損紀錄,也將創下日本制造業企業年度虧損新高。
此外,夏普、索尼、日立等日資企業上周也發布了慘淡的三季報,并下調年度業績預期。面對利潤壓力,日資企業紛紛通過減少產量、增加外包等舉措提升盈利。
大衰退、大地震及大洪水
松下2011年4月至12月的三個財季,虧損3338億日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147億日元。
基于第三財季業績惡化,松下下調了2011財年(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的主要財務指標,預計銷售金額將從8.3兆日元下調至8兆日元,上年同期為8.7兆日元;凈利潤從-4200億日元下調至-7800億日元,上年同期為740億日元。
松下方面解釋說,去年10月發生的泰國大規模洪災對供應鏈造成了廣泛的影響,加之由于歐洲債務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等原因,以數碼商品為中心,銷售額預計將大大減少。盡管針對上述緊急狀態削減了固定費用,但仍不能彌補銷售額減少,導致大額虧損。
夏普也預計2011財年虧損2900億日元,創下1912年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年度虧損額。索尼2011財年第三季就虧損了917億日元,全年預虧2200億日元。日立盡管已扭虧為盈,但第三財季運營利潤同比下降21%。這幾家跨國巨頭在財報中均提及,受到日元升值、全球經濟衰退和自然災害的影響。
帕勒咨詢有限資深董事羅清啟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說,日資企業衰退主要有五大原因:一是全球經濟大衰退;二是日本大地震的效果繼續發酵;三是泰國洪水沖擊,因為泰國是日本電子企業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許多零部件產自泰國;四是日元高匯率,削弱了日本產品競爭力;五是韓國企業、中國企業的崛起給日資企業帶來挑戰。
轉向“輕資產”模式
業績下滑的巨大壓力,迫使日資企業紛紛轉型。松下已經加速了松下電器、松下電工與三洋電機“三社合一”的進程,“瘦身”并向節能方案提供商轉型;同時將小尺寸液晶面板資產轉讓給一家日本合資企業,并減少等離子面板的產能。
索尼也將彩電的年度銷量由2200萬臺下調為2000萬臺,并退出了與三星合資的液晶面板合資公司,計劃通過擴大面板采購自由度、增加彩電整機外包比重等措施,轉扭彩電業務連續多年虧損的被動局面。
日立也宣布今年9月停止平板電視整機的生產,將彩電生產業務外包出去。
由于業績慘淡,日資企業也減少了對中國市場投入的力度,再加上面板價格下跌等因素,中國企業在本土市場的份額2011年得到明顯提升。據奧維咨詢的數據,2011年1~11月,國產彩電品牌的零售量份額達到79.2%,零售額份額達到68.8%,相對于上年同期上升了4.3個百分點和3.9個百分點。
但中國企業不能掉以輕心。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中國企業在電子元器件、研發等方面與日資企業仍有差距。羅清啟也表示,日本企業仍有技術上的優勢,通過出售零部件及收取技術轉讓費的方式,來規避日元高匯率的風險,因此中國企業不能盲目樂觀。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