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產業對高清更積極主動
高清,是近幾年來IT產業最為重要的一個技術機遇。最近我陸續測試了一些高清播放機,不到千元的價格,極為強大和完善的功能,讓原本習慣于用專門的高性能PC來播放高清的我,也不禁產生了擁有一臺的念頭。你或許會不屑一顧,認為我說的是那些山寨廠商推出的便宜貨。但事實上,我所心動的高清播放機是來自ASUS、Acer這樣的產業巨擘。
為了更好地對比,我查了一下目前藍光高清影碟機的報價,結果令人遺憾,SONY BDP-S370這樣的新款藍光影碟機售價都在1700元以上,價格低些的藍光DVD影碟機也要在千元左右。就在同時,在各IT網站的頭條都紛紛報道了三星只讀藍光光驅299元萬人試用的新聞。
這幾則身邊親歷或者近期看到的新聞,交織在一起,其實可以品出特別的味道。在兩年前東芝宣布HDDVD退出未來高清制式之爭時,我曾在一篇評論中猜測了一下藍光的未來:“如果在東芝宣布放棄HDDVD之后,藍光產業鏈依然采用高價故我的策略,那么藍光聯盟也可能是下一個失敗者。”在我來看,大部分根植于家電領域的藍光陣營,面對PC廠商積極主動的進攻,策略乏善可陳,在技術上原本領先的藍光陣營顯得愈發保守和落伍,更可怕的是,很多用戶已經習慣于不用藍光DVD影碟機也能看高清的現實。
跑不過的寬帶增速
高清影碟機曾經有過數次普及的良機,但藍光陣營習慣性地都錯過了,其原因自然錯綜復雜,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認為是藍光陣營對利益的追求過于固執和癡迷,市場定價嚴重脫離了用戶的消費預期和技術發展的潮流,是藍光普及不力的根源所在。在重大機遇來臨之際,不能堅決、一致地作出抉擇并強有力地執行。原本BD是技術的領先者,現在為利所困,反而成為了保守、落伍的代表。
當東芝宣布HDDVD退出下一代高清競爭后,國內日益加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浪潮,曾經讓紅火的BT下載冷卻過一段時間。此時,國內1080p的高清平板電視已經在主要城市占據了相當的份額,加之中國的數字高清電視信號的推進緩慢,2008年北京奧運和2010南非世界杯實現高清轉播,其實在外部環境上都給藍光影碟機的普及留下了眾多的機會和廣闊的空間。但藍光影碟機以及能足夠吸引眼球的藍光高清影碟機價格居高不下,即便有一些數十元的藍光電影碟片問世,內容也往往不足以支撐用戶來埋單。
而與此同時,高清播放器如雨后春筍相繼破土而出,網絡帶寬愈發提升,用戶自發地交換高清內容越來越普遍,甚至催生了拷貝高清電影盈利的新模式。在SONY剛剛推出PSP掌機時,我的評價是如果UMD光驅換成微硬盤或者大容量存儲卡就完美了,這可以繼續減輕掌機重量,取消馬達還可以延長每次充電后的使用時間,即使通過網絡付費下載也可以接受,用戶需求的是輕便、易用、好用。但SONY們依然對銷售正版光碟的盈利模式青睞有加。[NextPage] 事實上,在藍光影碟機的普及上,這種迷戀正版影碟盈利的思維方式直到目前才稍有改善。藍光陣營在相當長時間內,將網絡傳播視為洪水猛獸,而事實上,依靠網絡來交換內容的潮流無可阻擋。
盡管封殺BT網站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從技術上來說,P2P的內容交換是根本無法阻擋的,PT下載的興起也印證了這一潮流。PT(PrivateTracker)下載其實也是BT下載的一種,但有兩處明顯的不同:一是私密的小范圍下載,二是進行流量統計,根據上載量決定你的權限。你總不能讓網絡警察去檢查每個最終用戶的電腦吧?所以妄圖封殺P2P類軟件的嘗試必將是無果而終。而且,將矛頭直接對準最終用戶,被歷史證明是極其愚蠢的做法,很多時候即便贏了官司也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和信賴。
而隨著寬帶的快速增加,一些視頻點播網站對在線高清業務的推廣也是不遺余力。從我的使用感受來看,2Mbps的網絡就可以支持一些1080p的高清流媒體實時播放,雖然必須采取一些抽幀、壓縮的技術手段,丟失一些細節,但如果使用高清電視來觀看,絕大部分用戶是可以接受這種高壓縮率的1080p高清。
要么變革要么滅亡
藍光陣營數年來在藍光產品價格上拘泥不前的重要原因,就是要保證足夠豐腴的利潤。而事實上,現在要享受高清電影,無論用何種方式,都需要付出不菲的開支。據我了解,國內有大量的高清愛好者,他們其實具備很強的消費能力,只是藍光方案用起來既不方便,又價格離譜,所以把很多有潛在需求的用戶逼入了自力更生靠下載實現高清的另類路線。
即便是免費能在網上下載到高清電影,那么存儲高清電影也是個耗資巨大的開支。目前用硬盤存儲1GB內容的硬件成本大概在0.5~0.6元,一部藍光原盤高清電影的容量動輒都在三四十GB,單單是存儲這部電影就需要花費至少15~20元左右,當然你還要花錢單獨購置一臺專門放高清的HTPC或者一部專門的高清播放器。我在兩年前組裝一臺播高清的電腦,當時主機的花費大概要2000元左右,其后還得不定期購買1TB或者1.5TB的大硬盤(要是只收藏藍光原盤這樣的電影,1TB硬盤也就能存四五十部)。而一臺PC上大多也只能安裝三四塊硬盤,如果影片數量眾多,其實換硬盤也是個很麻煩的事情,即便有eSATA接口也是如此。短期內,我們看不到硬盤在單位存儲容量取得突破的可能,在客觀上,藍光影碟對大部分不太專業的用戶還具有吸引力。
其實高清消費的模式,與汽車消費是很類似的。購置高清播放設備就好像購置汽車,而購買高清內容就好像要不斷付費加油一樣。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一次性購置汽車或者高清播放器的預算都不成問題,關鍵在于后期持續不斷的油料或者高清內容開支。而目前SONY采取的方式是設備和內容都昂貴的策略,這就勢必造成非常小眾的市場格局。而真正的有錢人誰愿意時常宅在家里看電影?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三口之家去看場新上映的大片也基本就在兩百元元左右,而且利用團購或者電影兌換券,其實際花費也就在百元出頭,藍光影碟的市場報價就顯得極其荒謬了。
高清娛樂必然要大眾化,才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國內一些門戶網站的調查結果也顯示,超過50%的被調查者能夠接受30元一張的藍光DVD影碟。
目前的高清市場,已經明顯不是賣方能主導的市場,在網絡的幫助下,用戶有了多種觀看高清內容的選擇,用戶在為高清埋單時更為理性。[NextPage]其實經過多年的發展,用戶能接受的藍光影碟價格底線、用戶希望獲得高清的方式都已經異常清晰。
坐擁專利壟斷或者專利池,固然可以在某個時期內盈利頗豐,但如果長期執迷于此,必然會不思進取、因循守舊。對于藍光陣營而言,現在到了必須變革來迎合用戶的時刻,否則將失去絕地反擊的又一次機會。
固話寬帶、無線寬帶乃至光纖寬帶普及的急促腳步聲,在我聽來如同藍光影碟走向覆滅的倒計時之聲,它能讓陷于高利潤美夢的藍光陣營驚醒嗎?
不久的未來就會呈現答案。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