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催生綠色變革 能效成家電第一競爭力
發表時間:2010-06-24 點擊量:549 來源:
6月18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資環司、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一部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制冷空調節能環保技術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上發布的《中國用能產品能效狀況白皮書(2010)》顯示,自2005年空調能效標識制度實施以來,空調行業已累計節電1500多億度,折合標準煤60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億噸,二氧化硫60萬噸。
與之相輔的是另外一則令全社會振奮的消息,6月1日起,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的新《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強制性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新標準極大提高了房間空調器產品的能效準入門檻。據有關部門估算,該標準實施可年節電33億千瓦時。
業界專家普遍認為,新國標最大的特點就是“綠色低碳”,它讓消費者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也會促使空調行業進行洗牌,加速產業升級。
“綠色調控”促家電產業升級
眾所周知,家電能效等級高低是決定其耗電量大小、是否節能的重要因素。新《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實施后,原來的5個能效等級將調整為3個能效等級,原1級能效空調幾乎變成現2級能效產品其中,這就意味著,原有的3級、4級和5級產品都面臨退市命運。
從新國標的施行到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再到最新發布的惠民新補貼政策,我們看到,高能效家電之所以迅速走向“平民化”軌道,政策因素在其中的推動力異常明顯。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市場已經完全順應了政策預期——主流家電賣場暢銷產品排行榜的空調上榜型號完全被高能效空調或變頻空調占據。另有多方數據表明,高能耗空調在一線發達城市的市場態勢已經極其萎靡,在某些電器專賣店,高能效和變頻空調占比甚至接近100%。
當今世界,以大量耗費能源為前提的產品和企業,前景幾乎很有限。所以從宏觀調控的角度看,政府連出重拳進行“綠色調控”并非是個偶然事件,而是以政策形式強制敦促家電行業進行“綠色升級”,清除在行業發展中“非綠”弊病的集中體現。
由此可見,新國標充分彰顯了家電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及責任感,而各家電企業經過“綠色洗禮”,也看到了綠色經濟中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這對增強行業環保意識,促使企業進一步加大對綠色生產、循環經營的投入,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激流勇進,企業應擔起社會責任
面對新國標帶來的市場壓力,大多數家電企業為了盡快拋售高能耗庫存,開始促銷降價。與這些企業不同,身為全球白電第一品牌的海爾,從未在新國標出臺前后的市場高壓面前表示出絲毫的產品顧慮和庫存顧慮。
07年,海爾節能冰箱提前達到最新能效標準;09年,國家發改委提出“3年時間將高能效空調的市場占有率提升至30%”,海爾空調第一時間跟進,明確指向“3個月達到30%”的目標,短短一個多月,海爾1、2級高效節能空調的自占比已達70%;2010年,低碳體系(國際標準ISO14064)在中國的正式啟動,海爾成為中國首個獲得該體系定點試點的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在6月7日世博園世貿館內,世界貿易中心協會(World Trade Center Association ,WTCA)將“全球可持續發展杰出成就獎”鄭重頒授給了在綠色產品、綠色企業、綠色文化等方面表現卓越的海爾集團。這標志著海爾在家電產業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中做出的突出貢獻被全球性國際貿易組織高度認可。
“為消費者提供的高能效產品必須保持新鮮,所以我們要確保生產線上所生產的每臺高能效家電都有買主。”海爾集團的工作人員介紹,海爾沿襲并進一步加強了自身在綠色產業鏈上的領先性,使其可以從容應對突如其來的能效升級,這也意味著海爾集團依靠著“高能效”的綠色產品戰略占領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已經全面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