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太陽出來了,在福州市臺江區中選社區廟后街的一個角落,73歲的張老太吃力地抱著一臺舊彩電,來到棚屋外的空地上,讓彩電曬起了太陽。
這臺電視機1991年就開始“服役”了。
當老伴抱著它回房間時,張老太驚喜地發現,拍打兩下后,電視又出圖像了。
近日,當張老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個故事時,她無奈地說:“物價漲了,維修費也漲了,這臺親戚贈送的彩電可能是零部件受潮了,曬曬就好了。”
有肉無魚 有魚無肉
作為CPI八大分項之一,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價格前三季度同比下降0.3%,10月上漲0.5%。
其實從近兩年的市場走勢來看,耐用消費品和包括部分家電在內的家庭設備價格總體上呈下降趨勢。但在目前食品等消費品價格高漲的背景下,很多老百姓不得不在其他方面節衣縮食。
近期,福州對高漲的菜價實行政府限價。就在本月10日前,當地的菜價漲到歷史高點,政府限價后迅速跌落。
很多市民希望,加工維修服務價格也能便宜一點。
對于早年100多元而今漲到500多元的地溝修繕費,張老太覺得太貴了。從企業退休的她,每月領取1000元退休金,除了家用,還要為正上大學的孫子貼補學費,日子過得十分拮據。
而床上用品的價格,隨著棉花價格飛漲而“水漲船高”。張老太的鄰居張女士告訴記者,上周她從臺江區一家門店購買的兩床棉被和床單,共花費300多元,超出預算約100元。
其中,4斤重棉被價格達75元,“往年10斤的棉被只要70多元。”她說。
午晚餐只能是兩菜一湯,一葷一素,葷菜有肉無魚,有魚無肉。張女士形容自己一家過上了“勒緊褲腰帶”的日子。
窗簾店老板也無奈
家居用品的漲價,也讓正在裝修的市民苦惱不已。
在臺江一家7折酬賓的窗簾店內,為了給47平方米的小戶房配上物美價廉的窗簾,面對某款166元/米的價位,陳先生夫婦倆嘆息連連。
“物價漲了,只好買特價,但打完7折還是太貴。以前2000多元可以搞定窗簾,現在要3000多元。”陳先生說。
店老板也對記者叫苦:兩個月內廠家提價兩次,例如的確良窗簾布,8月份價格為9元/米,11月已漲到15元/米。“做這一行15年了,今年最痛苦,今年人工費也漲20%,做不好,明年就關門了。”
“5年前145平方米,自己裝修才花8萬多元,現在這套小戶型,材料不買名牌也要花4萬多元。”陳先生的妻子說,如果去年開始裝修,這套小戶型可以節省約8000元。
“菜價是降下來了,其他東西的價格能不能降下來啊?”在采訪即將結束時,張老太這樣問記者。
事實上,近日福州市菜價限價做法被福建全省推廣,在政府一把手對副食品價格總負責的機制下,福州和福建的市場菜價應聲而落。
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也在加大。連日來,發改委密集釋放穩定價格的信心和決心,并已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價格部門迅速行動調控物價。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