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跡8年地產業的海爾地產終于“出道”。
2002年進入房地產,2007年銷售額僅有10億,2010年預計銷售額將達80億,2011年力沖200億。這是海爾地產董事長盧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的數字。
當千億萬科總裁郁亮提出“向制造業學習”的口號,執掌三年海爾地產的盧鏗認為,海爾地產早已將制造業思想嫁接到地產業上,海爾想要完成的顯然不僅僅是利潤的追逐。
地產高增長訴求
海爾電器掌舵人張瑞敏在2007年曾說,“按照我的想法,2011年,海爾地產銷售目標為120億。”
盡管海爾地產2010年至今僅有60億銷售收入。但在盧鏗看來,這不過是適應性的調整。但也不否認這當中的挑戰。“海爾地產在幾年前還是一個很小的公司,但去年銷售額已經有了3.8倍左右的成長,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還將有20%左右的成長,明年在今年的基礎上將力爭達到3倍以上的成長。這樣就實現了差不多三年16倍的成長,而且每年增加100億左右。”在他看來,如果做成了(100億)一定是個奇跡。“2013年要達到400億,這將形成三年16倍,五年30倍的成長,這個數字在行業內至少是罕見的。”
制造業現金流較好,可以說房地產是發揮海爾集團現金流最好的途徑之一。據盧鏗透露,海爾集團每年擁有1400億左右的現金流。
海爾地產的全國布局也在進一步完善:目前海爾地產山東省6個城市,省外3個城市。而現在正在積極進入長春、長沙、成都、西安、合肥、天津等城市。
“明年我估計會再進入8個省份。”盧鏗透露,而未來,他希望海爾地產能做到海爾集團利潤貢獻率最高的分支行業。
據盧鏗透露,為了推動海爾地產的擴張計劃,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和變化。海爾地產正積極籌備自己獨立的基金。
而海爾地產商業地產也在積極籌備中,預計明年將在煙臺建成一個,另外在青島、威海、濟南開工三個。總投資規模預計在20萬平方米。此外,海爾也涉足工業地產。
“如果一切發展順利,海爾地產計劃明年啟動上市。”盧鏗預計,2012年將完成上市計劃。“海爾地產將會單獨IPO,而不是注入到現在的兩個上市公司中。但IPO可能不是以房地產公司的名義,可能是以‘海爾云社區’這一超越房地產的概念。”
4倍利潤差異之惑
海爾地產急速擴張背后,仍然存在著家電與地產的價值對接的質疑。據了解,家電業的利潤在5%左右,而房地產利潤則高達20%以上。
“海爾集團實際上是為自己搭建了一個舞臺,讓自己唱戲。”盧鏗說,海爾有很多舞臺,但按照張瑞敏的規劃,海爾地產不只是做家電。“海爾需要一個地產平臺,不是因為地產賺錢多,而是海爾需要一個跟終端客戶交流的平臺。海爾地產就是形成這個需求的終端平臺,相當于市場探測器、研發中心,集成這個行業所有資源,把海爾的制造業向服務業完整過渡”。
按照盧的解釋,制造業主要是標準化、模式化。當產品需要大規模復制時,還將形成模塊化。
“比如說海爾產品中有幾類,高端、中高端等,但有些創意思想并不一樣,但是我們把它模塊化以后,利用工業思想、制造業思想,把它做成幾個模塊,比如小戶大家是個模塊,大戶大家是個模塊,我們最近研究出的海爾地產云社區是一個模塊。這樣就可以將模塊定型,大大的縮短了創意的過程。另外一方面是工業的標準化,當你的規模擴展比較快的時候必須要有標準,完全標準化。”
張瑞敏認為,制造業之所以比房地產管理高明,就是制造業的標準化、模式化。據了解,海爾地產最近推出的“云社區”設計便是其模塊化的重要一項。而其模塊的核心仍然嫁接了海爾家電、家居多產品的綜合優勢。主要是將海爾自主研發的“U-Home智能家居”物聯網系統和外部“云計算”平臺對接,搜集和分析社區業主的生活內容及應用,生成“云社區”數據庫,從而智能響應社區業主的相關查詢。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