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中國家電市場上,一直堅持“本土化生產、本土化營銷”模式搶占市場份額的外資企業,迫于國內家電企業“大規模生產、低成本營銷、親情化服務”這一“小米加步槍”手段擠壓,開始調轉船頭重新打起“原裝進口、盯準高端”的“洋槍加大炮”競爭策略。
日前,《中國企業報》記者在市場采訪中發現,自去年底重返中國的日立家電,加快“原裝進口冰箱洗衣機”在中國布局步伐。同時,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一直躋身“邊緣市場”的 倍 科電器,也開始通過“原裝進口”謀求在中國市場的突破。
由于受到原裝進口家電價格貴、市場銷售網點少、售后服務隱患大等因素的制約,在今年以來整個國內家電銷售市場都出現“需求萎縮、銷售下滑”背景下,售價動輒上萬元的外資家電企業“原裝進口”策略被指不是補藥而是泄藥,一旦操作不慎便會使外資企業在中國品牌形象“毀于一旦”。
原裝進口:外資家電的新算盤
“ 倍 科電器這款整機原裝進口的冰箱,容量是500多升,價格只賣4999元,還送200元的物美購物卡,還是土耳其原裝進口,這到底是真的假的?”日前,《中國企業報》記者在北京國美電器賣場走訪時遇到一位正在選購冰箱的消費者,她對于價格如此低的“原裝進口”冰箱表示懷疑。
在這家國美電器賣場,海爾在國內生產的同等容量冰箱,價格也都賣到5000多元。對此,一位 倍 科冰箱的導購員表示,“這是公司拿來沖銷量做活動的特價機,其它原裝進口的冰箱都要賣到8000到1萬多元,不便宜”。
隨后,《中國企業報》記者聯系 倍 科電器,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目前中國市場上銷售的 倍 科冰箱90%都是原裝進口”。不只是冰箱,目前包括洗衣機、干衣機、微波爐、廚具等產品, 倍 科電器都高舉“歐洲原裝進口”旗號。
去年底宣布以“原裝進口”重返中國的日立家電,目前開始將冰箱和洗衣機在大城市鋪貨。《中國企業報》記者從日立家電獲悉,目前已經完成冰箱、洗衣機、凈化器、剃須刀等5類產品的原裝進口,并不包括空調,主要針對大城市的高端用戶。
為推動原裝進口產品的銷售,日立家電還將中國消費者進行“分類”:一般用戶和VIP用戶,VIP用戶設有服務專線,接聽電話的響應速度也遠遠高于一般用戶的服務熱線。當《中國企業報》記者致電日立家電VIP服務熱線尋求服務時,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只為VIP用戶提供售前、售后等服務。你買的是空調,屬于一般用戶請撥打另外一個電話”。
對于日立、 倍 科等洋品牌選擇以“原裝進口”征戰中國市場的初衷,浙江萬里學院客座教授馮洪江認為,“主要與這些企業在中國家電市場經營不善、市場競爭力薄弱有關。因為他們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規模不斷萎縮,無法支撐企業的本土制造成本。所以, 倍 科、日立們才會選擇從海外生產基地進口產品,這樣不僅避免在中國廠房、人員、研發體系的硬性投資,還能以‘原裝進口’標簽賣個高價格。不過,這只是企業市場營銷的噱頭”。
服務缺失:美麗的誘惑
目前,我國海關總署對家用空調進口征收關稅為15%、家用冰箱進口征收關稅為10%、電視機進口征收的關稅為30%、滾筒和波輪洗衣機征收的進口關稅分別為10%和6%,這意味著與直接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相比,同樣材料和質量的進口家電,消費者為“進口”這個標簽多付出6%—30%不等的關稅。
馮洪江也認為,“ 倍 科、日立們以‘原裝進口’征戰中國,就是看中了中國市場和消費需求這塊大蛋糕,想做一筆賺錢的生意。這并不能代表外資企業在中國家電市場的商業模式變革,只是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無奈之舉”。
由于外資企業的“原裝進口”家電售價高、銷量小、用戶少,這將給產品的售后服務帶來諸多隱患。《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到,“原裝進口家電主要在海外生產,壓縮機、控制芯片,甚至一個 鈑 金件面板都在海外采購,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維修流程就會被大大拉長。甚至還會面臨著無法維修的尷尬”。
奧維咨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認為,“在外資企業的經營理念中,根本就沒有售后服務這一說法,他們認為家電就是一次性消費品,壞了不需要維修。這也是近年來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的根源。他們不僅沒有服務體系,根本沒有要對進口家電提供服務的意識”。
此外,原裝進口的產品質量可靠性也令人擔憂。去年底,90%都是原裝進口的 倍 科冰箱,一款在中國本地生產的CSH19000X產品,在市場例行抽查時出現“產品能效標識不達標”低級產品質量事故,也反映出企業對于產品質量整體管理能力的薄弱。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