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針對京東積分兌換系統出現漏洞引發的大量訂單,京東商城方面稱,將對惡意訂單用戶保留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也有消費者認為,京東自身存在過錯,即便取消訂單,也應該承擔一定過錯責任,給消費者予以一定補償。(11月1日《廣州日報》)
遭遇所謂的“惡意訂單”,京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今年6月18日,京東舉行店慶促銷,但隨后產生的大批訂單被該公司強制取消,京東稱,少數賬戶的訂單數量遠遠超過正常用戶的下單數量,經調查是少數經銷商利用促銷惡意下單。
其實,這次所謂的“惡意訂單”,完全是京東自說自話。既然京東搞促銷,賬戶為啥不可以大量下單呢?如果少數賬戶的訂單數量遠遠超過正常用戶的下單數量,京東為啥坐視不管、任由賬戶完成下單呢?賬戶完成下單數量后,京東居然強制取消,這是不是“霸王條款”,賬戶花費的人力、精力和時間又該如何補償?
這次京東再遇所謂的“惡意訂單”,原因是自己的積分兌換系統出現漏洞。既然錯誤出在自己,顯然不能要求要賬戶全盤買單?京東信誓旦旦,保留追究惡意訂單用戶法律責任的權利,請問“惡意訂單”如何鑒定、誰來鑒定?總不能京東一家說了算吧?即使京東認定了“惡意訂單”,但還需得到法律的認可呢!
京東遭遇的所謂“惡意訂單”,其實在網購業屢屢上演,而通常的處理方式是商家撤銷訂單。然而,商家說撤銷就撤銷了,可征求過用戶的意見?憑啥單方面認定是“惡意訂單”而擅自取消?
當當網曾經出現過的所謂“惡意訂單”事件,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不少用戶反映自己明明沒有訂貨,卻有當當網的訂單送貨上門,并且索要貨款。難道當當網要強買強賣?這既不符合做生意的自愿交易原則,也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近年來,網購業發展迅猛,網購糾紛風起云涌。當發生所謂的“惡意訂單”等糾紛時,商家不應該一味地“強制取消”,更不應該板起一副委屈的面孔“要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第一,自己本身是否有錯誤;第二,善意和惡意有時很難分辨;第三,用戶的心只能暖、不能傷,傷了用戶的心,用戶或許永不回來,一個個、一批批用戶大量流失,商家最后必定只有死路一條。遭遇網購糾紛應該如何處理,用戶心里有杠秤,商家應該好好掂量掂量!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