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000651,SZ)要把自己的專賣店轉型為公共平臺的想法,似乎一直沒有中斷。
12月22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來進入格力店面的不一定全是格力的產品,將把家電產品全部融入進去。昨日(12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格力電器新聞發言人、董秘望靖東,欲了解渠道轉型的更多情況,但其拒絕接受采訪。
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向記者分析,從各方面透露的信息看,格力欲將專賣店平臺化的轉型正在提速,估計在2013~2014年就會大規模推進。
那么,是不是意味著類似國美、蘇寧這樣的家電連鎖平臺將在格力出現?有分析認為,有想象空間,但是阻力比較大。
平臺化渠道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格力第一次公開專賣店平臺化的想法了。據劉步塵回憶,早在2009年,董明珠就有這個想法,2010年下半年,業界傳出格力有意將海爾冰箱引入專賣店的消息。但彼時僅僅是考慮引入海爾冰箱,還沒想到完全轉型為家電零售的公共平臺。
“可能海爾有些顧慮,海爾的冰箱進入格力的渠道,這算什么說法?”劉步塵分析,大概是出于這個考慮,雙方沒有進一步溝通。
雖然和海爾的合作沒有了下文,不過董明珠隨后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格力專賣店持開放心態,凡是世界上最好的產品都可以考慮引進。
其實,格力已經為這種平臺化的渠道做準備。從今年年初開始,格力就在專賣店引進了晶弘冰箱,步入轉型試水期。
據悉,格力電器陸續在各地設立盛世欣興格力貿易有限公司,以取代當地原有的格力銷售公司。
劉步塵分析,假如將來還叫格力專賣店,其他品牌可能還有顧慮。但如果改名為盛世欣興,就是一個普通的品牌,不針對哪個產品,為平臺化進一步掃清了障礙。此外,更名為盛世欣興后,格力的銷售系統就有了一個統一的品牌形象。
據劉步塵透露,現在格力新開專賣店的面積都比原來大,過去小專賣店可能就100多平方米,但未來新開的可能要求在500平方米以上。他分析,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非格力品牌產品的進駐準備空間。
格力銷售渠道的這種轉型,是格力的一次重大轉變,意味著格力從封閉的銷售系統開始走向開放。之前,格力專賣店模式是格力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如果格力再次轉型,又將開辟一個新的銷售模式。
做“美蘇”第二?
如果格力沿著渠道平臺化道路持續推進,從某種程度上說,格力的渠道跟國美、蘇寧這些家電連鎖企業已經有了不少相似之處。這種相似表現在,大家都是家電連鎖,在全國都有較大的網絡體系。不同的是,目前格力在全國的專賣店有近2萬家,對非格力品牌開放后,渠道能覆蓋到三、四級城市,而國美、蘇寧仍然以一、二級市場為主,但相比國美、蘇寧更為齊全的產品線,格力的平臺規模可能比較小,只能走精品路線,引進國際知名、家電一線品牌進駐。
其實,這種模式并不缺乏先例。海爾旗下有日日順電器連鎖,而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何劍鋒過去也創辦過東澤電器,后出售給了某家電大連鎖企業。
國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電業證券分析師認為,現在還不能根據這些來推斷格力要把專業化的渠道變成第二個國美、蘇寧,“至少你還看不到,它賣的貨基本都還是自己的東西。”
該人士稱,過去格力畢竟是一個廠家,是制造企業,雖然它也有那么大的渠道,但核心仍然是一個廠家的概念。如果把渠道都開放后,就相當于一個商家,那就應該有商家的管理思路和風格,這個肯定不是一下子就能轉過來的。“制造是工業,講究制造精神,主要是把產品做好,營銷就不一樣,這個轉變應該很大,里面涉及到的問題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做好的。”他估計,格力自己目前可能也還沒有想明白,大概是走一步做一步。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整個零售業處于一個巨變時期,大賣場的模式正受到線上電子商務的影響。另外,線上數字化的東西和線下物理化的東西出現了分離,對所有零售平臺構成了考驗,如果格力做公共平臺,同樣要面臨這種考驗。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