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3月份,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曾提出了蘇寧的“去電器化”,線上平臺品類多元化不斷加速,酒類、商旅、母嬰、運動、彩票頻道相繼推出,服裝產品陸續進駐。在實體店上,未來三年蘇寧1700多家門店中至少有400家抹去“電器”二字,而且樂購仕在南京和上海均已經有門店,樂購仕在開業時便引入了家居百貨等毛利率更高的產品。蘇寧實體門店的去電器化走出了雙品牌操作的路線,樂購仕在蘇寧去電器化目標上被寄予厚望。
蘇寧和國美都是依靠電器起家,現在卻紛紛急于甩開“電器”兩字帶來的限制,向電器之外的門類延展,不惜將起家招牌中的“電器”二字去掉,以謀求線上和線下業務的協同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家電連鎖能夠不謀而合,必然是為了一個目標,那便是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費用攀高,家電利潤薄如紙
2012年以來,隨著國家補貼政策逐漸退出,家電市場面臨著更為嚴重的瘋狂過后的沉寂,大部分市場需求被提前透支,而且經濟大環境疲軟,房地產市場未見大幅好轉,整體家電市場受到拖累,家電連鎖自然也難逃厄運。加之家電行業發展成熟,消費者愈發理性,價格競爭無處不在,各大品牌產品價格體系穩定而透明,電子商務平臺的加入進一步讓家電微利化。
從最新發布的三季報數據來看,蘇寧電器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了31.28%,而國美則出現虧損。雖然家電連鎖的盈利能力下滑時間不長,但是頹勢來的急迫而漫長,證明單純依靠家電銷售的獲利空間已經趨于狹窄,而且單一化的產品銷售模式對于行業表現的依賴程度過高。當下空調行業絲毫不見起色,嚴峻的市場讓家電面臨著再增長的困局,嚴重影響了其進一步擴張的腳步。
另外一方面,經營費用逐漸攀升也成為家電連鎖盈利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家電連鎖多數位于商業中心地帶,不論是租賃、人工、營銷還是物流費用,都是壓在家電連鎖頭上的大山。從蘇寧財報來看,其2011年的租賃費用達到36.16億元,占到整體營收的3.91%,而2010年該數據為26.10億元;人員費用位列第二,蘇寧財報中指出,請2011年人員費用達到35.85億元,而2010年為22.13億元。國美的經營費用同樣呈現增長,2011年為85.35億元,而2010年僅為66.54億元。 [NextPage] 顯而易見的是,家電連鎖運營費用在2012年會更高,僅僅是在電商建設中的物流建設一項就已經足以讓人咂舌,不斷攀升的各項費和難以啟動的家電市場背道而馳,蠶食著家電連鎖的利潤,因而2012年家電連鎖由于租金費用過高而轉移甚至關閉門店,通過適當裁員降低人工費用支出成為收縮戰略之一,在家電之外通過引入毛利更高的產品銷售也成為扭轉局勢的重要轉型。
電子商務助“去電器化”提速
盡管渠道下沉是國美三年戰略的一部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三四級市場并不會成為家電連鎖的主要戰場。三四級市場以自己的地方性家電連鎖為主,不論是在人際關系還是價格優勢上,蘇寧與國美都難以與其匹敵,較少的人流量也難以支撐家電連鎖龐大的運營成本,而且隨著實體門店單店效率本身已經在降低,如果在實體門店大范圍推廣“去電器化”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力和門店面積做支撐,相較于線上平臺低成本、高傳播的優勢,電子商務無疑讓家電連鎖轉向多元化、去電器化轉型更為便捷有效。
雖然現在消費者概念中“啥都有”的電商平臺依然停留在淘寶、京東等,對于蘇寧易購和國美在線還保持著實體門店為主的印象,但是蘇寧和國美現在所做的就是的弱化這一印象,尤其是2012年,由蘇寧易購加入電商大戰之后,家電連鎖在電子商務平臺的快馬加鞭,讓消費者在一年中感受到了多次電商饕餮,為家電連鎖進一步爭奪電子商務市場份額奠定了基礎。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盡管蘇寧立志做中國的“沃爾瑪+亞馬遜”,國美表示“B2C+實體店”的思路,但是以家電起家的家電連鎖,現在需要進入更多更為陌生的產品品類之中,如果與運營能力不能跟上,新業務發展必然受到阻礙,因而如何達到線上和線下在采購、物流以及售后等平臺上做到資源共享,通過供應鏈優勢降低電商的費用率從而獲得更高收益,將是決定家電連鎖去電器化成功與否的關鍵。
從蘇寧開始,到國美加入,家電連鎖去電器化并不會止于此,這無疑將成為的家電零售領域的一種發展趨勢,同樣,電子商務在家電連鎖多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會成為必然。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