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這一火爆的網絡購物形態,是指新品剛上架不久,便因為價格低廉而被搶購一空。
近年來,隨著同質化競爭的日益加劇,各商家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商家們絞盡腦汁推出各種營銷手段以吸引顧客的眼球,“秒殺”這一網絡營銷手段也隨之被引進實體店,現在沈城的一些商場也開始嘗試。
自從秒殺風靡網絡以來,人們便開始喜歡上這種憑借眼疾手快就能撿到便宜的活動,甚至有的消費者只對參與“秒殺”的商品感興趣。
“秒殺”作為最能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字眼,也引起了沈城各商場的關注。限時限量特賣等實體店的促銷形式,因為與網絡中的“秒殺”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而被各商家推崇。
沈城商場也玩兒“秒殺”
能不能將網絡上的“秒殺”運用在實體店的促銷當中?北京華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商場的銷售成本要比網絡店鋪高出許多,所以“秒殺”的價格幅度很難降得太低,但商場也有著網絡購物不可比擬的優勢。首先,商場的商品在質量上有保證、信譽好;其次,在“秒殺”過程中,也不會出現網絡擁堵、黑客襲擊或使用“秒殺”軟件等貓膩。
于是,網絡上“秒”趣橫生,也開始帶動高端商場“殺”聲四起。不一樣的是,高端商場在引入“秒殺”的過程中也體現出自己的特色。
“因為目前很大一部分消費力量來自于年輕人,他們對網絡購物、‘秒殺’等都比較熟悉,所以商場引入‘秒殺’這個概念,很容易就能吸引這部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沈陽興隆大家庭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的限時特賣活動借鑒了網上“秒殺”的模式,限時組織一些商品進行特賣,數量有限,先買先得。
“秒殺”搭配多種促銷形式
“作為一種新型的促銷手段,商場中的‘秒殺’很少單獨出現,因為過低的價格會使商家入不敷出。”沈陽新世界百貨相關負責人表示,商場通常會將“秒殺”的商品作為整個促銷活動的亮點,與其他多種促銷形式搭配起來,比如打折和返券,以“秒殺”作為重頭戲,帶動整輪促銷活動的順利進行。
“秒殺”催生出的超低價格的確讓人咋舌。春末夏至,各大商場在推出新品新裝的同時,還推出了各種低價促銷活動,降價幅度從10%~50%不等。更值得關注的是,很多低價限時搶購都冠上“秒殺”之名,以此鎖定廣大消費者的眼球。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是商家的銷售旺季,沈陽新世界百貨就在各大專柜每天獻上一款限量特賣商品。超低價格和限量供應的組合在促銷過程中已經屢試不爽,它讓許多躊躇不定的消費者變得堅定和果決。
類似的限時限量促銷活動,中街新瑪特、北京華聯、百盛購物中心、千盛百貨等沈城的多家商場均采用過。低價格雖然只讓少數顧客搶得實惠,但卻讓商場獲得了最多的客流量和整輪促銷的完美收官,這不得不說是“‘秒’得其所,‘殺’得痛快”。
“秒殺”是把雙刃劍
記者在淘寶網上注意到,很多店家推出了價格低至1元的秒殺“商品”。一位店家告訴記者,他們每周都會在指定時間推出一款包包進行“秒殺”,雖然供“秒殺”的商品數量不多,但當天的點擊率卻能比平時增加一倍。無論是在網店還是實體店,人氣的高漲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十分有利,所以眾商家將目光鎖定于此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可否認,“人氣”在經濟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秒殺”已成為商家吸引顧客、攢聚人氣的有效手段。然而,為“秒殺”栽跟頭的案例也不是沒有。今年4月份肯德基和去年9月份淘寶網就因為“秒殺未果”而陷入尷尬,肯德基的不認賬和淘寶網的不透明,使“秒殺”活動的公正性受到了質疑。
“‘秒殺’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吸引到消費者,同時也是商家信譽的試金石。”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院張思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出爾反爾,忽悠消費者的行為必將損害商家信譽和企業形象,從而使商家在營銷過程中遭遇誠信危機,這種透支品牌價值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
見習記者 蘇昊 本報記者 繆莉華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