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蘋果唯冠“IPAD”商標權糾紛案二審在廣州開庭,各大媒體紛紛上演“口舌大戰”,忠實的果粉更是疑慮重重,與這一情境相悖的是,二級市場上,被預言“兇多吉少”的蘋果卻閑庭信步走上了新高。
紐約時間2月28日,蘋果(AAPL.NASDAQ)股價高開高走,收漲1.84%至每股535.41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來更是累計上漲30.78%,以逼近5000億美元的市值稱霸全球。
同時,蘋果公司的發展也步入鼎盛時期,并與股價交相輝映的是,2011年全年,蘋果手機以23.5%的份額位居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一位,其凈利潤在上一財年增長了70%,2012年第一財季凈利潤130.6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18%。
然而,再耀眼的光環也難以惠及蘋果身后龐大的供應鏈。我們看到,在蘋果股價不斷創新高的同時,港股市場上,其在中國最大的代工巨頭富士康(02038.HK)卻連連受挫。
北京時間2月29日,富士康高開震蕩,全日收跌0.18%,報5.42元,今年以來僅上漲8.18%,遠遠跑輸恒生指數17.61%的漲幅。其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收入29.94億美元,同比減少7.28%,凈利潤虧損1800萬美元,整體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79%,增至4.82%,上升了2.03%,相比2010年全年4.26%的毛利率水平略微上升。
單從股市表現來看,關于iPad商標糾紛案,最擔憂的或許并不是蘋果公司本身,而是長期以來依賴其生存的龐大“代工廠”系統。21世紀網統計自事件發生以來蘋果與富士康股價的波動情況,或許能夠幫助我們從中看出端倪(附表)。
蘋果與富士康股價的波動情況
資料顯示,富士康國際自2005年上市之后一直盈利,在2005年至2007年間收入及利潤均呈上升之勢,但從2008年開始公司利潤開始大幅下跌。
據悉,富士康國際的最重要客戶是諾基亞(微博),而代工iPhone的則是母公司鴻海團體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固然代工iPhone、iPad等為母公司鴻海團體帶來了豐盛的營收,但諾基亞削減訂單則是其虧損加大的主因。由此分析,若商標事件最終判決對蘋果不利,首當其沖的是以富士康為代表的蘋果代工廠,由此帶來的訂單下滑則是必然,富士康國際當前面對的形勢可謂嚴峻。
顯然,需要擔憂的并非富士康一家。近期,蘋果首次公布供應商名單,出現在此次公布名單中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有安潔科技(002635.SZ)、比亞迪(002594.SZ)等;在香港上市的總部在中國大陸的公司主要有瑞聲科技(02018.HK)等;截止目前還未上市的總部在中國大陸的公司主要有昆山長運、天津力神、藍思科技等。
另據機構調研,名單中未出現的歌爾聲學(002241.SZ)、立訊精密(002475.SZ)均已成為蘋果供應商。市場上,觸摸屏概念股29日大跌,板塊整體跌幅達2.06%,安潔科技近兩個交易日下跌7.17%,比亞迪同期下跌1.62%,歌爾聲學下跌3.56%,立訊精密下跌5.98%。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