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敏感到麻木,彩電企業似乎已經不再懼怕攪局者的低價逆襲。盡管上周樂視已經發狠般亮出底牌,中小尺寸電視升級到高配置的同時還把價格拉到千元 以下,但并沒有引起前者跟風,倒是引來了業內對家電免費硬件時代到來的不同聲音。無法判定彩電企業不低價跟風是否顧慮無法像樂視一樣靠服務收費回收利潤。 屁股決定腦袋,制造商和服務商為自身利益搖旗吶喊,消費者看到兩方勾勒出的不同的商業藍圖,不過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彩電行業的未來將由兩方共塑。
免費硬件雛形初現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價格戰是樂視慣常使用的必殺技。“今天我們做出的決定將為用戶帶來福音,讓對手驚愕,讓整個行業震動”,上周樂視TV高級 副總裁彭鋼在媒體見面會上顯得躊躇滿志,他代表樂視TV宣布,S40 Air將降為999元;S50 Air也定為1999。“這宣告40英寸智能電視徹底進入百元時代,也標志著50英寸智能電視進入千元時代。”彭鋼如是說,絲毫不掩飾對樂視電視未來市場 發展的樂觀態度。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賣場比較發現,目前40英寸電視的價格普遍在2000元左右,50英寸電視的價格也不低于3000元。“這相當于跌破成本售賣。”一位賣場促銷員直言,目前還未有這樣的低價。
易觀國際分析師龐億明測算稱,樂視的每臺電視比成本低出了440元,不過此次對手反應平淡,并沒有迅速出手反擊。不過用戶的反應倒是一如往常般熱烈,超級電視在QQ空間預約首發就創造了48小時預約過百萬的紀錄。
“百元40英寸電視”就被認為是免費電視的雛形,不少網友就在樂視股吧中發問:“樂視究竟什么時候開始免費送電視?”
網友發問之后,第三方數據公司紛紛預言。“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未來的電視將成為數據記錄和廣告發布載體,免費贈送時代已經不遠了。” 數據公司九次方總裁王叁壽如是說。“未來家電廠商可能不是簡單的單純依靠硬件賺錢,而是通過承載在家電硬件上的服務來獲取更高的收益。”奧維咨詢助理總裁 馮偉也預言。
各家企業各執一詞
彭鋼也極其看重優質服務對企業和用戶的意義,“盡管目前來看,很多企業的利潤來源仍是硬件本身,但從未來趨勢來看,服務在整個利潤構成中的比重 會越來越大”。硬件售出后,企業必然要為用戶提供后續服務,以此獲得收入。這樣的表態也得到傳統硬件企業的支持,志高新聞公關部部長黃通華表示,企業與用 戶之前的一次買賣關系慢慢轉變成一種可循環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所以,未來硬件利潤必定越來越低,服務比重也會越來越高。
然而,這樣的說法不被傳統的彩電企業所認同。TCL集團方面委婉地表示,TCL目前正在推進 “產品+服務”的商業模式,兩條腿走路。長虹集團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則直言不諱地駁斥:“家電硬件免費說是一個悖論,電視是有物理成本的,而且并不低,在無法沖抵成本支出時,免費贈送的形勢絕不會出現。”
硬件免費對消費者意義并不大
有消費者在股吧中向樂視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電視價格是999元,我能只選擇電視,而不接受服務嗎?”
對樂視而言,首次售賣搭載服務費是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的一種策略,畢竟通過電視提供服務在此前并無先例。作為盈利命脈,服務和內容被樂視寄予厚 望。創維新聞發言人李從想評價稱,視頻內容是樂視的主要盈利點之一。目前推出的低價電視也是為內容售賣鋪路。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認為,樂視在構建一種類似于 廣電運營商歌華一樣的服務模式,送機頂盒,但憑借收視費盈利的模式。
不管是買服務送電視,還是買電視送服務,消費者都需要支付費用,劉海中舉例道,目前移動和聯通均有充話費贈手機的活動,但并不意味著手機是免費的,只是用話費沖抵了硬件的支出。但總要找到一個出口,這對于消費者而言意義并不大。
硬件與服務商競合關系
而對于樂視期望的讓對手驚愕、讓行業震動的說法,傳統彩電企業則顯得較為淡定。“樂視作為內容商,與彩電企業實際上不構成直接競爭,因為不管是送還是賣,電視總要有人生產。”李從想如是說。
不過,目前這些服務商的訂單均交給富士康等代工企業,傳統彩電企業并未從中分羹。不過劉步塵認為,彩電企業的自信還是來源于產品上的差異。樂視 一直堅持自主研發設計,而其他服務商的產品銷售量也不足以讓代工企業為其專門設計。劉步塵直言,近年來,國內企業在工業設計和功能研發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未來這或許也是傳統企業和服務企業產品差異化競爭的賣點。劉海中認為,免費的產品受不受消費者青睞是個心理學問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傳統企業和服務商可能扎根于不同的細分市場,直接的競爭不會再出現,不過不排除兩派勢力合作的局面。為了提升服務品質,選擇傳統企業的產品贈送或者代工,增加服務盈利的誘惑性。而服務也將成為傳統企業的營銷噱頭。
記者手記
彩電企業攘外先需自強
樂視等企業頻頻祭出的 “價格挑逗”是彩電企業必須經歷的成長歷練,過招之后頓悟風吹草動其實不必草木皆兵,要的只是自我提升。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彩電企業在未了解對方底牌和自身實力的情況下,就已經被牽著鼻子。本應該彩電行業元老說了算的市場,卻由攻擂者定下比武項目和比武規則。
樂視小米(暫且叫做樂視幫)之前說了,比賽比的就是價格低。之后迅速亮出一個低價,彩電企業使出渾身解數降價。像拍賣現場,樂視再舉牌子,為最 終的一槌定音,彩電企業只有被迫跟隨。在競價過程中,彩電企業怕極了樂視,樂視打個噴嚏,彩電企業就要集體感冒了,那種扒一層皮獲得最后出貨資格的感覺著 實不爽。
為什么攻擂者成了規則的制定者,乍一看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然而經歷了30多年的市場歷練,彩電企業任人魚肉的局面出現也極為反常。
仔細分析,實際上樂視幫并沒有破壞規矩,他們曉得順產業者昌。進入這個行業之前,樂視幫已經為傳統企業把過了脈,彩電企業慣常使用的價格戰路數被前者所復制,只不過樂視等企業玩得更加徹底。
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性,遭遇挑戰,被動應對實屬正常。30年來,中國彩電企業打著“創新啟迪財智”的幌子,卻用價格戰促營收。這樣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業內潛規則,各家企業在未見“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外部環境變化后,絲毫未想過突破。
窮則思變,業績黯淡無光之后,彩電企業開始想應對之策。因為樂視幫賣電視虧的本,可以用內容收費彌補虧空;彩電企業卻頗有黔驢技窮的感覺。實際上,彩電企業未看到自己的長處,或是根本未發揮自身的長處。
要拼的不是價格,更多是產品研發和設計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LG推出的OLED電視最初能賣到9萬元的價格,就是因為顯示方式獲得了顛覆性的創新。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面對競爭不會懼怕,那些捉襟見肘、風聲鶴唳的企業,足見競爭能力黔驢技窮。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了!(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