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波接棒近2年以來美的集團第二次曝出高管動蕩。原先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7位核心高管,目前已離去3人
在即將迎來整體上市一周年之際,近日美的集團蔡其武、黃曉明兩名高管的離職在市場激起陣陣漣漪。
這是方洪波接棒近2年以來美的集團第二次曝出高管動蕩。原先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7位核心高管,目前已離去3人。
與方“同時代”的股肱之臣頻頻去職,在外界看來,美的集團內部或現內斗升級。
7核心高管去3
家電行業從不缺乏故事。
2014年7月5日,美的集團對外宣布,公司董事兼副總裁蔡其武、黃曉明雙雙離職,令業界錯愕。
自此,蔡其武將不再擔任美的集團任何職務,而黃曉明將在公司控股股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的控股”)任職;其下一步具體動向疑云待解。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51歲的蔡其武與美的集團現任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同時于1992年進入公司,曾任美的壓縮機事業部總經理、機電裝備集團總裁;美的電器董事、高級副總裁。黃曉明則于1996年加入美的,現年43歲,曾任美的電器副董事長,美的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監。此二人均屬何享健時代的老臣,曾為“何老板”的左膀右臂。
如今這兩位“輔政大臣”突然去職,在外界看來頗有“給方洪波集權讓路”的味道。歷史上并不乏類似的故事。2011年楊元慶接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后,聯想集團也曾出現過一輪高層變動——被視作楊元慶接班人的陳紹鵬被調任到聯想控股,而副總裁湯捷辭職離開。
美的集團內部再現權利斗爭升級?
對于市場解讀,美的集團表示不予回應,“公告已經說得很清楚。”證券部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可以斷定的是,這一場高層變動已在美的集團發酵了有些時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美的內部難免也有利益博弈。蔡、黃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動勸辭不清楚,但從其近日增持的表態上,即使有什么利益矛盾,也已經調和了。”一名要求匿名的資深家電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
公告顯示,蔡其武和黃曉明辭職前于上個月剛剛尾隨方洪波各增持了美的集團股票199.24萬股、221.33萬股,看似頗有深意。截至2014年7月4日,蔡其武、黃曉明手中分別持有美的集團5199.24萬股、5221.34萬股股份,市值財富均將近10億元。
但不料火速增持之后是匆匆卸任。
事實上,這已經是美的集團整體上市近一年以來第二次曝出高層動蕩。
2013年9月18日,美的集團實現整體上市,公司的7位核心高管,包括董事長方洪波、總裁黃健,高級副總裁袁利群、蔡其武、黃曉明以及董事栗建偉、鄭偉康,分別持有上市公司2.1%、1.75%、1.4%、1.17%、1.17%、1.17%、0.58%的股權。若按44.56元/股的發行價計算,上述七位高管的身家將分別達到16億、13億、11億、9億、9億、9億、4億。
出人意料的是,上市一個月后,美的集團原董事及總裁黃健即提出請辭。
黃健與方洪波1992年同年進入美的,同為何享健愛將,其后二人分別掌管美的旗下日電和制冷兩大集團,職位相當。但在2012年8月,何享健將美的這艘千億級“巨艦”的董事長權杖交給方洪波,黃健任總裁,原先制冷、日電、機電和地產四大二級平臺被撤銷,方洪波、黃健的職位從以前的平行關系變為上下級。據美的集團內部人士透露,“一山難容二虎,黃健雖然享有總裁頭銜但實為虛職”。
而黃的離去,事實上開啟了美的集團“老臣隱退”的閥門。坊間傳言稱,“何老板希望由方洪波集權,不希望多頭管理,避免政出多門、效率低下。”
何享健御權術
此次離職的高管之一黃曉明,下一站將前往美的控股。至于履新何職,美的集團證券部人士表示“不屬于上市公司披露范疇”。
而美的控股,是何享健在幕后施展高超股權控制術的平臺。據接近美的集團的人士透露,“何享健在幕后還是有操作一些,大的戰略由何提出來,但具體執行應該是方洪波來做。”
公開資料顯示,美的集團法人代表為方洪波,營業執照變更日期為2013年12月19日,注冊資金近16.86億元。
而何享健早在2002年8月5日于美的集團體外成立了美的控股。法人代表為何享健,其注冊資本金為3.3億元。股東僅有兩人,何享健和其兒媳婦盧德燕,均以自然人股東身份,分別投資3.12億元和1800萬元,約占94.55%和5.45%股權。據備案信息顯示,何享健為美的控股執行董事,栗建偉為經理,何享健的夫人梁鳳釵為監事。
重組完成后,由何氏家族控制的美的控股及寧波開聯實業發展公司合計持有美的集團36.64%的股權,為控股股東,也就是說,何享健仍緊握美的集團所有權和控制權,其精明老辣可見一斑。
此外,何氏家族在美的集團之外還控制著另一個比家電行業前景更廣闊的集團——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盈峰投資”),由何享健之子何劍鋒執掌。
盈峰投資身上帶有濃厚的“何氏家族色彩”。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于2002年設立,位于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順江居委會工業園置業路2號。其注冊資本為8億元,由何劍鋒、于葉舟、楊力分別出資7.28億元、4000萬元、3200萬元,各占91%、5%、4%的股權。
事實上,這家由何劍鋒創辦的投資公司目前已成為一家多元化的投資控股集團。官網信息顯示,盈峰集團相關業務集中在金融、零售、制造業等三大行業,下屬有盈峰資本、貝貝熊、上風高科、盈峰粉末等多家控股子公司,同時還是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并列第一大股東,并戰略投資開源證券、順德農商銀行、香港衛視等。其中,在金融領域,盈峰資本旗下的證券投資基金、PE投資基金近30只,管理資產近50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投資還涉足文化產業,并積極探索該領域投資機會。
由此可見,在淡出美的集團經營管理的同時,何氏家族早已布局了另一個同樣龐大的“隱形美的”。
轉型自救
而交棒到方洪波手上的美的集團,近年來已歷經生死和起落。
2010年是美的歷史上最為耀眼的一年。隨著美的集團下半年突破1000億元銷售收入,何享健提出了“五年再造一個美的”的目標,即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
不過,盡管整體營收從2003年的140億元猛增至2010年的近1000億元,美的的利潤水平較為低下。在集團業績登頂的當年,美的電器(原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僅為16.69%,格力電器則達到22.31%;單看空調,格力電器毛利率為22.54%,青島海爾為17.79%,美的電器17.68%。
但快速擴張,一直是根植于美的身上的DNA。追逐銷售規模增長的欲望驅使這家狼性公司繼續沿著擴大投資、擴大規模的路徑以及2000億目標狂奔。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家電行業政策刺激退出、房地產調控加劇及出口需求衰減,2011年整個家電行業急轉直下,迎來了可怕的寒冬。
雪上加霜的是美的運營模式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前述家電行業專家向理財周報記者透露,“美的是做風扇起家的,繼而進入空調領域,后來做電冰箱,洗衣機,它特別快地擴張自己的產品線,基本思路就是在各地建立了61個銷售分公司保證迅速出貨,結果美的卻慢慢變得臃腫腐敗,現金回流減少。據說2011年何享健有一次去下面分公司考察,發現下面老板的花銷、排場比他還厲害,意識到龐大的美的帝國里面體系出現很多臃腫支出和冗余人員。”
多年沉疴終于爆發,美的大干快上的勢頭僅持續到2011年中,逆轉驟然而至。2011上半年,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8.97%相比,美的電器同期凈利潤增長只有13.7%;前三季度,其收入增長43.24%,凈利潤增長9.59%。
如同百米賽跑運動員,沖刺過猛的美的已到了懸崖邊緣,生死旦夕。
變革迫在眉睫。美的集團從2011年8月份開始提出要進行戰略轉型,從做加法變為做減法,從以規模為中心變為以產品為中心,從注重銷量變為注重毛利,從諸侯分立變為“一個美的”。
市場最直觀的感受是,2011年11月這家中國家電巨頭企業開始大幅裁員。
事實上,美的做了更多調整,包括給自己重新定位。“美的在各個品類中都做不到第一,比如空調,前兩名是格力和美的;微波爐,格蘭仕和美的;洗衣機,海爾和美的;冰箱,海爾第一,美的差不多是前4名。”據前述家電行業專家介紹,“以前美的是依靠中低端產品來迅速占有市場規模、塑造影響力的,但隨著家電行業危機的到來,這種薄利多銷的模式已經不適合美的的長期發展了,必須得轉型到中高端產品上,它以后一系列措施都是圍繞這個來轉型的。”
考核策略隨之調整,2012年美的集團下令,要求各團隊利潤增長要高過收入增長,利潤率上升,產品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
同時,為配合轉型,美的還推進了兩大動作,交接班與整體上市。
2012年8月,何享健正式交棒于方洪波。對此坊間有說法稱,“何享健提出2015年實現2000億銷售額目標后,外部環境有變,他知道自己難以達成目標,所以通過換將方式,否定自己,來破除慣例、尋求轉型,是一步很聰明的棋。”
但就在完成交接班的2012年,美的集團還遠未出現復蘇氣象,公司全年營收1026.51億元,同比下降近27%;凈利潤34.77億元,同比降6.25%。
直至2013年9月18日,美的集團實現整體上市,美的電器大家電業務之外的小家電、機電以及物流等資產被注入上市公司,美的集團首次超越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成為A股最大的白色家電企業。
當年美的集團即交出較為靚麗的成績單——公司全年營業收入1212.65億元,同比增長18.0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53.17億元,同比增長63.15%;每股收益4.33元,同比增長32.82%。格力電器同期營收1200.43萬元,盈利108.71萬元;青島海爾同期營收 864.88億元,盈利41.68億元。
2014年第一季度,美的集團實現收入385.33億元,同比增長21.88%,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5.39億元,同比增長 148.53%;格力電器實現收入250億元,同比增長12.18%,實現凈利潤22.54億元,同比增長68.86%;青島海爾實現營收223.93萬元,同比增長8.97%,實現凈利潤8.67億,同比增長20.28%。
“經過一年多的陣痛,加上注資,美的已經恢復得不錯了。”在前述家電行業專家看來,“不過,如果說今天美的轉型已經成功,產品口碑與產品質量能與格力、海爾等老對手匹敵,還為時過早。”(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