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中國有哪些新機遇?
今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吸引了近70位跨國企業CEO前來。“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年會的這一主題,意味著什么樣的商機?
高虎城在年會的演講中提醒各國企業家把握好中國的四大機遇:
市場準入的機遇。隨著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推行,政府審批范圍將大幅收縮,這將為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創造更多的商業和發展機會。
商業創新的機遇。鼓勵各國企業參與中國“創新的盛宴”,推動各類創新要素交匯聚集,促進各類商業模式的相互競爭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共同發展。
服務消費的機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消費增長點,促進養老家政健康消費,提升旅游休閑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這些方面外資大有可為。
商品進口的機遇。“十三五”期間中國消費結構升級將進一步加快,消費品進口的潛力將會進一步釋放,讓更多的國外企業分享到中國消費品的市場紅利。
專家指出,總體上,中國利用外資正處于增長的勢頭,而不是相反。從利用外資的結構上來說,制造業比重有所下降,服務業大幅度增長,這恰恰是跟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相關。
外資結構性退出,必然也面臨新的結構性機會。李克強總理年初在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中國公共產品和服務不足仍是短板,目前中國公共設施的存量只有西歐國家的38%,北美國家的23%,服務業水平比同等發展中國家還要低10個百分點,而城鎮化則比發達國家低20多個百分點。這當中蘊藏著外資可以參與的巨大空間。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還有“互聯網+”計劃等,也讓外資企業感覺到中國制造不僅“遠未褪色”,而且又面臨一個新的“大融合”機遇。“看待中國市場既要注重現在時,更要把握好將來時。”高虎城說,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精彩的市場潛力還在后面。(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