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生水起、風光無限的家電行業如今儼然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其中又以空調和電視機兩大品類最為突出。空調的價格戰去年一度被叫停,但電視機的價格“屠刀”卻是屢揮不輟,刀光劍影幾成愈演愈烈之勢,從而陷入價格戰惡性循環的怪圈。
早前的家電消費需求一路瘋長,家電生產自然是聞風而動。而今,在經歷了消費飽和與理性消費的陣痛后,作為耐用消費品的彩電似乎已不再是“香餑餑”,但廠商們卻依然用過去的思維考量當下的市場。待電視機在市場上走貨遲滯的時候,廠商便自然而然地舉起價格“屠刀”,用這種簡單粗暴而又直接見效的辦法來穩固自身的勢力和地盤。
有關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彩電出貨量同比下降2.5%,但我國的彩電零售量、零售額卻分別同比增長4.8%、7.5%,是全球唯一彩電銷售正增長的地區。這種逆勢上揚的原因何在?一切都與價格戰密切相關。
據悉,去年彩電行業總共進行了12次大規模的促銷,比上一年多了兩次,基本上實現了月月有促銷。而每次促銷平均拉動銷售增長26萬臺左右,刺激了更新換代需求的持續釋放,從而使得電視機更新換代的年限縮短了1.5年。
是的,迄今為止屢試不爽的價格戰總能于重圍之中撕開一條口子,拼殺出一條“血路”。所以就連如今搭上互聯網便車的互聯網電視也同樣免不了俗套,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價格跳水”,即便是65英寸的大屏互聯網電視,其身價也相繼失守5000元和4000元大關。
然而,各路豪強瘋狂“火拼”,又何嘗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價格搏殺在撕傷別人的同時,也常會給自己留下一道傷口。因為通過價格洗牌的方式,往往不可避免地會犧牲掉應有的利潤,而沒有利潤的支撐,廠商的日子不會好過,整個行業的日子同樣會異常艱難。
雖然消費者希望價格越低越好,但一切都有一個度,尤其是傳統電視和互聯網電視在相互對決的過程中,短期內誰都不可能置對方于死地,因此,“絞殺”過度或將傷及自身,唯有保持合理的利潤率和理性營銷,才可能更好地活下去。(來源 廣州日報)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