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6月開始實施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到今年5月底將到期。
2012年6月1日,國家財政部啟動了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推廣期暫定為1年。這是繼“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后的又一惠民之舉。按政策規定,消費者購買相應型號的高效節能家電,可享受國家能效補貼。其中,每臺電視機補貼100~400元,空調補貼180~400元,冰箱補貼70~400元,熱水器補貼100~600元。
對于節能補貼政策到期后是否延續,目前管理層尚無明確消息。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政策制定時,確定的周期就是1年,目前還沒有得到任何政策將要延續的消息。”不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與此前兩大補貼政策到期時相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明確表示不再希望補貼政策延續,“該市場自由競爭的就應該交給市場”。
節能惠民成效顯著
據中怡康研究數據顯示,2012年節能惠民工程政策帶動3270萬臺高效節能家電的推廣,拉動消費需求1154億元。另據奧維咨詢(AVC)的監測數據,彩電節能政策的實施使電視單價平均下降了115元,對終端的價格拉動貢獻達到5%。
奧維咨詢平板事業部總經理劉闖介紹說,補貼政策實施后第二個月,也就是2012年的7月,平板電視能效水平指數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截至2013年2月,液晶電視能效水平指數已經從政策實施前的1.67達到了1.94,而且能效指數在1.9~2.1的產品在市場上的比重較高。同時,伴隨著節能補貼政策的逐步開展,我國平板電視的能效水平呈持續上揚的態勢,且補貼產品與非補貼產品每英寸價格差迅速縮小,截至2013年2月,二者之間差額已達到6.2元。這說明節能補貼對彩電產品和銷售市場助動性作用明顯,既促進市場節能產品結構的調整,也拉動了節能產品的規模性銷售,在社會環境、國家經濟、企業利潤和消費者生活習慣等方面均達到了預期效果。
據悉,自政策實施以來,節能產品已經成為多數家電賣場的主打產品。空調、電視、冰箱等不少家電產品上都在明顯位置貼著節能補貼標識。據業內人士反映,空調、洗衣機、冰箱、電視等節能產品多已占據本行業內半壁以上的江山,部分品牌企業節能產品占比更高。不過節能政策到期后,消費者在購買同一款節能產品時,將可能要多掏幾百元。
近日記者走訪了蘇寧、國美等家電賣場,發現冰箱、空調、彩電等各類家電中,節能補貼產品都是銷售主力。“我去年享受了節能補貼,還是比較實惠的。”消費者蔣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買的電視機、冰箱、熱水器等家電,通過節能補貼少付了1000多元。
空調廠家:補貼不必再繼續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不久前作為企業受邀代表參與了新一屆政府首次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他在會上直言不諱:“家電補貼政策不宜長期實施”。
方洪波表示,家電補貼政策始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當時確實幫助行業渡過了難關。但這些政策不宜長期實施,最終還是應該通過市場的力量促進行業發展,倒逼企業的轉型升級,否則企業容易患上“補貼依賴癥”。
與格力、美的相比,志高本不算一線陣營的企業,但其因大力度推廣節能空調曾在上一輪空調節能補貼中成為受益最大的企業,僅2009年就獲得節能空調補貼高達2.3億元,為業績上漲提供了重要支撐。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志高空調董事長鄭祖義日前在面對媒體采訪時也明確表示,“補貼政策到了應該退出的時候”。他的解釋是,2009年那一輪節能補貼曾推動了空調行業向節能型產品的轉型,而目前節能空調已在市場上占據了絕對主流,“再補貼就相當于全補貼,意義已經不大”。
專家:長期補貼可能過度透支家電消費
長期關注家電行業的研究人士劉荷清曾經是家電下鄉政策的積極推動者,但如今他也加入了反對繼續補貼的陣營。他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補貼政策固然促進了家電的銷售,但在很大程度上對家電市場也造成了不小的透支。“因為屬于耐用消費品的家電消費周期通常是在5至8年,提前買了就意味著未來很長時間不會再買,家電補貼政策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家電行業固有的消費周期。”
而這造成的副作用就是,一些廠家在市場向好時會盲目擴充產能,一旦消費收縮后就造成了供求失控,這可能會對行業造成更大的影響。
劉荷清還認為,單一的“節能補貼”容易引發空調行業單純圍著這根“指揮棒”轉,反而不會多角度地為消費者開發新產品。
此外,專家指出,從節能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各種騙補的聲音“此起彼伏”。“主要是市場出現以次充好,低能效冒充高能效的產品,而且消費者并不能直觀地分辨家電產品本身的優劣,而且不可能把上億臺的家電產品拿來一臺臺檢測,這個成本過大,是不可能的。”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另外,一些企業利用用戶對技術的不了解,采用扭曲的觀念引導,讓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標準無所適從,導致專心做研發的企業產品銷售受到沖擊,但惡意營銷的企業卻得利,這實質是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不利于國內產業的整體發展。”
“除此之外,從去年開始網上出現了一些出售‘能效標識’的商家。這些標識都是不干膠材質,上面可印刷具體廠商信息,能效等級、內容等均可隨意訂制。因此如果節能補貼政策能夠延續下去,監管部門的執行力度還需進一步提高。”陸刃波表示。
空調企業應注重提升自身產品質量
在采訪中記者也注意到,多數廠家對補貼觀念改變的背后,實際是空調行業不再對銷量盲目追求,轉而主動調整產品結構,更加注重高性能產品。 據了解,去年是國內空調行業公認的“災年”,國內空調銷量和銷售額同比下滑均接近三成,空調行業庫存更是高達1800萬套,創下歷史新高。這促使國內空調企業開始轉變經營思路,由以前的單純追逐銷量轉而追求更能帶來實際效益的高附加值產品。松下一直是中國市場上銷量最大的外資空調品牌,不過松下空調副總經理楊軍日前表示,他們今年對銷量目標并沒有增長計劃,只是與去年持平。他表示,去年的庫存使得今年企業會更務實,不再盲目追求銷量,而是追求能帶來效益的高附加值產品。
記者了解到,其實國內很多空調企業都將今年定調為“調整年”,不再做過高的增長計劃。而記者從國美、蘇寧日前發布的今年空調趨勢預測也看到,具有PM2.5清除、空氣凈化、負氧離子等功能的新品空調將成為今年的市場主流,而這些高附加值產品無疑對廠家的利潤也更大。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李俊濤就表示,以往作為廠家“沖銷量”的普通空調今年可能只占到40%左右份額。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