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作為擴內需穩增長重要結合點已經明確,未來節能補貼政策仍匹配政府‘穩增長、調結構'的中長期政策取向。”節能環保行業資深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強調,運用財政政策引導節能產品消費,既是節能減排的有效手段,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財政部在近期發布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成效介紹中表示,自2007年以來,財政部陸續啟動了高效照明產品、高效節能空調、平板電視、電 腦,以及電機、風機、水泵、汽車等產品的補貼推廣工作。目前,已經形成家電、汽車、工業產品3大類15個品種,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超過400億元,出臺 實施細則20多項。”
“在節能補貼政策出臺前,節能產品市場一直‘叫好不叫座’。以節能家電為例,雖然其環保意義、社會意義遠超普通家電,但相對較高的售價,使得很 多消費者寧可選擇非節能產品或能效等級低的產品。”中投顧問家電行業研究員任敏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節能補貼政策對企業盈利能力水平有明顯改善,對于 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的習慣和產業升級有著重要意義。
如何固化政策形成的積極成果成為財政部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除了提出“繼續做好節能燈、LED燈、節能汽車等產品推廣工作”、“改進節能家電補貼 辦法”之外,財政部重點提到“力爭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變頻空調、平板電視等產品新能效標準的修訂工作,將目前的補貼門檻改為準入門檻,強化標準的倒 逼機制和引領作用,形成政策補貼、強制標準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節能家電生產、消費體系。”
“由補貼轉為提高能效標準表明目前政府已經注意到了此前過度刺激消費的影響,今后促進節能家電發展將主要由做大蛋糕轉向切分蛋糕,通過提高準入 門檻進一步提高節能家電在整體產業中的比重。”一家電企業市場部門負責人士稱,此舉將進一步改善此前多次實施的節能惠民政策,并以標準的形式固化下來,嚴 防‘開倒車’現象的發生;其次,有利于提高家電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
慧聰研究分析師張慶城表示,政策因素對節能產品銷售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但必須看到,“沒有政策就沒有市場”并不利于產業發展。對于企業來說, 有必要思考如何擺脫政策依賴,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科技研發、產品競爭力和渠道布局,把握市場發展方向,在產品創新中搶得先機,實現長遠發展。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