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國際化不可能走友商走過的道路。”9月6日,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陳山枝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說。
此前,對TD以及TD-LTE國際市場最為關注的是中移動,國際運營商任何關于TD及TD-LTE的進展都牽動著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的神經。
當天,中移動與大唐電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除了計劃合作推進產品研發和大規模商用部署外,還將攜手國際化,共拓TD海外市場,以及在國際上推動TD-LTE標準化、產業鏈構建及商業部署。
問題是,作為自主通信技術標準的TD目前只在國內得到商用,國際市場競爭力幾何?運營商中移動和設備商大唐電信捆綁“出海”,模式是否可行?
為何國際化?
在陳山枝看來,TD在中國從無到有,已發展3700萬用戶,在國內3G市場三分天下,“國內市場TD已經基本成熟,LTE正處于跑馬圈地的階段”。
不過,如要進入爆發式增長,要經歷兩個拐點。一個是從2G到3G遷移的用戶比例必須占到2G用戶的10%以上。以中移動現有6億用戶規模為例,TD用戶轉化率須達6000萬以上。第二是行業角度看,TD市場規模須要達1億以上。
盡管國內市場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但畢竟通過大規模組網驗證了TD的商用能力,而且在短期內發展了相當規模的用戶,要知道,Wimax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其全球用戶也不過2000多萬。當然,更重要的是,TD-LTE的國際化已經“刻不容緩”了。
“TD-LTE已經具備在全球規模部署的產業和市場基礎。”王建宙在發言中介紹,目前國際上已有32個TD-LTE試驗網絡,超過10家國際運營商明確了TD-LTE的未來商業計劃。而到明年1月,TD-LTE將由ITU(國際電信聯盟)作為4G標準正式發布。
陳山枝認為,TD-LTE的發展將會與TD完全不一樣,TD目前只在中國一個國家商用,而即將到來的TD-LTE將會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以及運營商和行業兩個方向共同發展。
在大唐的規劃中,其國際化將采取TD和TD-LTE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在非洲、東南亞、拉美等地區拓展TD-SCDMA市場,在歐洲等中等發達國家市場拓展TD-LTE市場。
目前,大唐旗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是其入股的中芯國際,國際收入占比高達65%,就大唐集團整體而言,國際收入占比大約只占10%,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來自終端及終端解決方案,如何實現國際化對大唐來說,還將“道阻且長”。
如何國際化?
如何走出與華為、中興等不同的國際化?
“與賣設備不一樣,大唐希望能實現整體產業鏈輸出,具體的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陳山枝說,中國本身具有比國外更低的制造成本,現在又掌握TD的核心技術和專利,完全可以跟國外運營商整體談判,或依托政府援外項目實現整體國際化及資本輸出。
據了解,為支持大唐電信拓展TD以及TD-LTE國際市場,中移動將給予海外運營TD和TD-LTE的運營商優惠的國際漫游結算費,并將在頻譜規劃、網絡建設及服務、技術及運營體制等方面協同配合。
不過,在國際化的問題上,或許外界質疑的是大唐的產業化能力,目前不管是大唐系統設備還是芯片,都不是自己生產制造。系統設備主要外包給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和富士康,那大唐憑什么實現國際化?
“先發優勢很重要。”陳山枝說,對于一家掌握了技術標準的企業來說,先發優勢的效果將是非常顯著的,而且這種優勢將保持大約一年半的時間。
這在TD的建設過程中已有所體現。根據公開數字,大唐目前總共為中國移動提供了6.5萬個基站,中移動基站數為19.9萬,也就是說大唐的市場份額超過30%。
實際上,中移動幾輪TD設備采購中,大唐第一輪招標中的份額最高,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先發優勢。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聯發科模式。聯發科一般只在某個標準的技術和版本完全穩定后才會進入該市場,然后通過大規模量產實現利潤,這也是它遲遲不進WCDMA市場的原因之一。
陳山枝不否認集團面臨的挑戰,比如國際認可度、人才和經驗儲備,以及是否熟悉和適應當地的法律文化等。
也正因如此,與競爭對手相比,大唐給自己定下了一個不算太高的目標:在“十二五”期間,希望從海外市場獲得收入占集團整體收入的30%。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