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盧曦
11月3日,美國電影巨頭米高梅突然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創意老化、明星過氣、衍生品開發不夠……86歲的米高梅的不幸有無數個原因。然而曾與其并稱為好萊塢八大制片公司的二十世紀福克斯、迪士尼等卻在這幾年賺得盆滿缽滿。2005年,索尼收購米高梅,從而結束了米高梅作為獨立制片公司的歷史。至此,好萊塢的八大巨頭們現在都已歸屬于各自的集團。
索尼以硬件起家,很難像維亞康姆、新聞集團這樣的媒體大鱷一樣,精心為旗下公司的影片提供全面的創意、發行、營銷、輔助市場開發等支持。米高梅5年前嫁給索尼,并沒有改變其沒落的軌跡。
中國公司參與重組?
11月4日,米高梅的破產保護申請正式獲得曼哈頓聯邦破產法庭的批準。米高梅資產19億美元,負債卻高達40億美元。
在未來的30天內,米高梅必須完成資產重組以自救。目前已知米高梅有望引入JP摩根銀行50億美元貸款以還債。而米高梅的債權人將獲得新公司95%的股份。
米高梅此前的最大股東索尼已不再戀戰,退出后它不再持有新公司的股份。
此次米高梅破產消息一出,很快傳出中國公司有意參與重組的消息。與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的強勁勢頭遙相呼應。
首先被猜測為收購人選的華誼兄弟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否認參與重組。華誼兄弟公關總監楊珺表示,目前沒有任何收購意向。中影、保利博納等國內實力領先的影視公司也紛紛對外“辟謠”。
米高梅雖然落到這步田地,在資本眼中仍是一塊肥肉。米高梅擁有高達4000部影片的龐大片庫以及007品牌等無形資產。光線影業總裁張昭告訴本報記者,片庫資源對融資有極大的幫助。然而米高梅今天的不幸,各路資本的混戰也負有一部分責任。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米高梅就曾被一位賭業大亨幾度買進賣出,公司甚至莫名其妙地涉足賭業和房地產業,主業日漸荒廢。
“資本對內容制作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捧得很高,也會讓你摔得很慘。”張昭說。資本以逐利為目的,每次拿到錢之后,米高梅的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各路資本意見不一,公司也因此支離破碎。
到了21世紀初,米高梅頹勢盡顯。2001年,米高梅只有《漢尼拔》和《律政俏佳人》賺了4億美元,其他影片均未盈利。2002年,米高梅投入巨資的戰爭大片《風語者》票房慘敗,公司高層被迫辭職。
單一模式的盈利困境
作為好萊塢老牌的“八大”獨立制片公司,米高梅是最后一個歸順大集團的。2005年,米高梅負債高達20億美元,岌岌可危。此時索尼從天而降,以48億美元巨資收購米高梅,這讓“米高梅人”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米高梅此前最大的沖擊來自于電視和網絡,由于沒有任何電視頻道、電視網絡或寬帶管道,米高梅一直依靠票房作為最主要收入來源,衍生品的開發更是嚴重滯后。被索尼收購之后,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但接連收購皮克斯和驚奇動漫的迪士尼卻在用一套成熟的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大把撈金。
推出“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邵浩文主任告訴記者,迪士尼以及一些日本、韓國的影視公司,“已經不靠賣片賺錢了”。
迪士尼在剛進入一些新興市場的時候,往往會拿出自己經典的老片子給電視臺播放,價格低廉到只要每分鐘20美元。市場培育成熟后,迪士尼一方面不斷向影院、電視臺推出新的影片,同時在線下大賣衍生品。將其卡通人物形象授權給全球各地的授權商,銷售各種產品,迪士尼的主題樂園也同時得到了推廣。
無論是華納兄弟的“蝙蝠俠”,還是派拉蒙的“變形金剛”,輪次收入的模式已成了如今好萊塢巨頭們的老套路,“輔助市場”的收入往往超過電影票房。
即使飽受盜版的困擾,年輕的國產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每年的衍生品收入也占到了總收入的40%。
影業“集團化”的好萊塢模式
好萊塢電影在全球大行其道,“根本原因還是來自于美國的國力,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國力。”著名導演賈樟柯向記者表示。
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如今已各有其主,集團化作戰成為好萊塢特有的模式,并在世界范圍內所向披靡。派拉蒙被維亞康姆收購,二十世紀福克斯隸屬于默多克掌舵的新聞集團,環球影業被NBC全國廣播公司收購,華納兄弟隸屬于時代華納。而迪士尼則通過收購,擁有了皮克斯、驚奇動漫等。
光線影業總裁張昭表示,在如今的“大傳媒時代”,電影歸屬于傳媒集團的一部分,往往會得到強有力的后續支撐。一家制片公司完全集中在內容制作層面,處境會非常困難。
張昭稱,以米高梅王牌系列007為例,其實影片的制作是由另一家公司操刀的,米高梅只有出品權,雙方有著非常復雜的商業合同。這就使得007系列的每一集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往往這一集質量好,下一集又很差。由此帶來的經營上的不穩定,讓一個純制片公司難以招架。
而一旦歸屬到一個強大的傳媒集團旗下,制片公司就有了后盾。傳媒集團通常現金流充裕、資本穩定。更為重要的是,制作完成之后,影片的發行是一項漫長的后續工作。只有舉集團之力才能承擔整個過程,把DVD、衍生品等輔助市場的錢都賺過來。
無論是維亞康姆還是新聞集團,他們在世界范圍內都擁有強大的發行系統,在營銷上更為專業,更懂電影市場。
張昭介紹說,米高梅一直延續著大傳媒時代到來以前“以產定銷”的方式,對市場的了解不足。而其他幾大傳媒集團出品的電影往往是以市場驅動而非創意驅動的。由于近年來魔幻題材的大熱,華納兄弟的“哈利波特系列”、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盜系列”均在全球大賣。
5年前賣給索尼時,米高梅看似順應了這一潮流。然而張昭認為,索尼與其他集團不同在于,是“由硬體走向軟體”的。索尼從做walkman(隨身聽)開始,隨后進軍了唱片業。進軍影視也是基于在影視硬件上積累的經驗。
并購時有評論認為,索尼之所以對米高梅不惜重金,關鍵看中的是米高梅高達4000部的影片庫資源,意在推廣其新生的DVD藍光技術。隨后的幾年,索尼無論從創意上還是發行上都未能對米高梅進行有效的改革。
如果說5年前米高梅“錯嫁”給了索尼,30天之后的米高梅又將如何重獲新生?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