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正當業內人士紛紛預測2012冰箱行業寒冬將會到來時,也有企業迎著困難而上。2月22日合肥三洋400萬臺冰箱生產線一期竣工投產,目前產能可達到150萬臺,到2013年二期項目完成后,其整體冰箱產能將達到400萬臺。并且合肥三洋的冰箱生產線全部是其自主高端品牌——帝度。
那么,合肥三洋推出的帝度冰箱在2012年命運會如何呢?讓我們來從頭說起。
品牌尷尬:推帝度無奈之舉
“三洋”這個品牌的命運可謂跌宕起伏。據了解,“三洋”這個品牌是合肥三洋租賃日本三洋的,2013年合約將到期。而日前,松下收購三洋,隨即宣布將從2012年4月起停止運營三洋品牌。因此,合肥三洋能否繼續使用“三洋”品牌成了一個未知數。一旦不能續約,合肥三洋就面臨無品牌可用的窘境。揣著別人的品牌,捂得再熱也是別人的,更悲催的是,這個品牌還幾經波折甚至最終被棄,只可憐了合肥三洋辛苦十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連叫屈的地方都沒有。因此,合肥三洋推出帝度這個品牌也屬無奈之舉。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合肥三洋現在面臨的處境很尷尬,到2013年不能使用三洋品牌了,必須塑造一個自己的品牌,一個品牌的培育時間需要四五年,同時難度非常大,特別在冰洗行業格局穩定的情況下。
中國冰箱主要市場格局近5年來基本沒有發生變化,而在消費者眼中,中國冰箱市場的高端品牌目前僅集中在西門子、松下、三星、LG等外資品牌,海爾和美的也是通過多年的市場、技術積累才推出了其高端產品卡薩帝和凡帝羅。于是“高端空降兵”帝度冰箱定位就有點偏差了。業內人士梁振鵬表示,在與海爾、美的、西門子等品牌的競爭下,要用兩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一個高端名牌難度很大,中端或者中高端定位比較契合新進入市場的國產品牌的實際情況。
產能過剩 市場萎縮 新軍生存艱難
在銷售暴增的2009-2010年,由于家電下鄉政策的不斷擴展和深入,市場消化力良好,給很多企業過于良好的預期,于是冰箱企業紛紛擴產。海爾分別在合肥擴建、在重慶新建生產基地。2011年投產后,海爾目前在國內的冰箱年產能已經超過2000臺。揚州海信200萬臺擴產基地也于今年3月竣工投產。美的在南沙和荊州的工業園相繼擴產后,年產能已經達到1800萬臺。美菱擴建的年產200萬臺豪華冰箱廠已經投產,總產能達到600萬臺,計劃2013年實現1000萬臺年產能。幾大家族之外,還有志高、康佳、創維、格蘭仕攜數百萬臺產能而來,有索伊、尊貴等一干中小冰箱企業大躍進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整個冰箱業已經實現約1億臺的年產能,可是,市場銷量表明2011年冰箱行業全年出貨量僅為4900多萬臺,剩余的大量產品都已成為庫存,冰箱行業進入了漫長的滯漲期。 [NextPage] 在冰箱行業不被看好的2012年,市場將如何消化新軍“帝度”的150萬臺產品呢?
盡管高端冰箱代表著高附加值和高額利潤,但整個冰箱行業在中高端產品上的競爭相當激烈,帝度作為一只新軍在技術和渠道上都不占優勢。同時,在高端冰箱的主要銷售區域——一二級城市市場逐漸飽和,消費能力自2011年以來呈現出了緩慢下降的趨勢。而國家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冰箱一二級市場的負面影響非常大。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與2010年相比,同比增長都是負增長,冰箱在一、二級市場的飽和度在逐步增加,從市場不同級別城市的銷售量的變化可以看出來,一二級城市都是比例下降。
近年來,在長虹、TCL、康佳、創維等彩電企業紛紛以“做大規模才能做強企業”理念為指引,跨界進入白電領域后,合肥三洋卻一直堅守著市場份額并不領先的洗衣機業務,在品牌使用權隨時面臨被取消的尷尬背景下,才展開向冰箱等多產品領域的擴張,盡管合肥三洋目前大舉進軍冰箱行業已經是“迫在眉睫”,但前路卻是“艱險異常”,面對海爾、美的、美菱、容聲、西門子等中外企業的擠壓,帝度冰箱或存見光死可能。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